上周跟妈妈去菜市场,她扛回 3 根玉米、2 斤冬瓜,回家就把玉米须、冬瓜皮往垃圾桶里塞。我赶紧抢下来:“妈,这些煮水、炒菜比主食材还香!” 她半信半疑,结果我用玉米须煮了水,冬瓜皮炒了肉,一顿饭下来,不仅没浪费,还省了买凉茶、蔬菜的钱 —— 这其实是很多人的误区:家常食材的 “边角料” 或 “冷门部位”,只要会吃,不仅省钱,还比想象中营养,今天就盘点 8 个 “反常识吃法”,学会能省出半个菜市场。
大家买胡萝卜,总把顶部的缨子掐掉,觉得 “嚼着涩,塞牙”,却不知道胡萝卜缨的维生素 K 含量比胡萝卜肉高 3 倍,还能帮着护骨骼。
反常识吃法:先把缨子洗净,焯水 30 秒(去草酸,不涩口),捞出挤干水分,切碎后加生抽、香油、蒜末、少许糖拌匀,配粥、夹馒头都香;也能切碎撒在鸡蛋液里煎蛋,清香不腻。
煮玉米前,大伙儿总爱把玉米须揪掉,觉得这玩意儿脏乎乎的,留着吃着也别扭。可别小瞧这须子,它里面藏着对身体好的成分,天生就是 “帮身体排多余水的小能手”,夏天煮水喝还特解渴!
反常识吃法:把玉米须捡出来,用清水冲掉灰尘,加 3 片生姜、少许冰糖,煮 10 分钟,放凉后当茶饮,比买的凉茶还健康;也能跟玉米一起煮,煮好的玉米带点清甜,汤也能喝,一点不浪费。
吃冬瓜必削皮,觉得 “皮硬,嚼不动”,但冬瓜皮的膳食纤维比冬瓜肉多 2 倍,能帮着促消化,而且处理对了很脆爽。
反常识吃法:把冬瓜皮外层的老皮削掉(只留嫩皮),切成丝,用盐腌 10 分钟(杀出水分,更脆),挤干后跟肉丝一起炒,加少许生抽、醋,口感脆嫩,比冬瓜肉还下饭;也能跟海带一起煮汤,清爽不油腻。
炒白菜时,大家爱把厚实的白菜帮扔掉,觉得 “煮不烂,没味”,但白菜帮水分足、纤维粗,腌着吃最香。
反常识吃法:把白菜帮切成条,用盐抓匀,腌 2 小时杀出水分,挤干后加小米辣、蒜末、生抽、香醋、少许白糖,密封腌 1 天,就是酸辣开胃的 “酸白菜帮”,配面条、米饭都解腻,比买的酸菜还干净。
剥洋葱时,一层层的干皮全被扔掉,觉得 “没营养,还呛人”,但洋葱皮里的花青素比洋葱肉多,炖肉、煮水都能提香。
反常识吃法:把洋葱皮收集起来,洗干净后放进炖肉的锅里(比如炖排骨、炖牛肉),一起炖 1 小时,炖好后把皮捞出来,肉会带着淡淡的清香,还能去腥味;也能单独煮水,加少许蜂蜜,喝着带点微甜,比白开水好喝。
吃萝卜(白萝卜、青萝卜)总削皮,觉得 “辣口,有土味”,但萝卜皮的维生素 C 比萝卜肉高,腌着吃能去辣,还脆爽。
反常识吃法:把萝卜皮切成长条,用盐水泡 10 分钟去辣,捞出后加白糖、生抽、香醋、少许白酒,密封腌 3 天,就是 “腌萝卜皮”,咬着脆生生的,比腌萝卜肉还入味;冬天还能晒干,泡软后炒肉,有嚼劲。
切香菜时,根部全被切掉,觉得 “脏,没味”,但香菜根的香味比叶子还浓,腌着吃、炒菜都能提香。
反常识吃法:把香菜根洗净,剪去须子,用盐腌 5 分钟,加生抽、香油、蒜末,就是 “腌香菜根”,配饺子、拌凉菜都能增香;也能切碎后跟姜末、葱花一起炒鸡蛋,香味更足,不爱吃香菜叶的人也能接受。
很多人吃生姜必刮皮,觉得 “皮涩,影响口感”,但生姜皮性凉,跟生姜肉搭配着吃,能平衡 “上火”,煮水、炖菜都好用。
反常识吃法:洗生姜时别刮皮,直接切片,跟红枣、桂圆一起煮水,冬天喝暖身;炖鱼、炖鸡时,带皮生姜拍碎下锅,去腥效果比去皮生姜还强,而且煮好后生姜皮变软,一点不涩口。
不是所有食材的 “边角料” 都能吃:比如土豆皮(发绿、发芽的不能吃,含龙葵素)、红薯皮(有黑斑的不能吃,有毒)、番茄皮(打了蜡的要去皮,难消化),吃前一定要检查新鲜度、是否有变质。
比如玉米须煮水,一天别超过 2 杯(利水效果强,喝多可能尿频);洋葱皮煮水,肠胃弱的人别多喝(可能胀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调整,别为了省钱硬吃。
其实家常食材的 “浪费”,大多是因为 “不会吃”。这些不起眼的 “边角料”,攒一周下来,能省出买 1-2 斤菜的钱,还能吃到更多营养。下次买菜,别再随便扔了,试试这些反常识吃法,既省钱又健康~
你还知道哪些家常食材的 “隐藏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