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送儿子去英国读书,一年学费40多万,这事儿一爆出来,网上炸开了锅。有人说她“人设崩塌”,毕竟她平时戴五毛钱发圈,生活低调得像邻家大姐。怎么一转眼,孩子就去了天价学校?但你细想想,这哪儿是崩塌,分明是她清醒得很,教育孩子有自己的一套路子。
郭晶晶嫁进霍家13年,早就不是那个只会在跳水池里拿金牌的运动员。她当过巴黎奥运的裁判,还进了国际游泳名人堂,光芒四射。可私底下,她还是那个拎着针线包,给儿子缝书包的妈妈。霍中曦的书包边角磨破了,她没急着买新的,戴上眼镜一针一线缝好,告诉孩子东西要珍惜,不能随便扔。
她对孩子的教育,从来不是惯着。想拿零花钱?行,先干活。帮爸爸洗车、收拾房间,这些家务做了才有回报。香港豪门子弟下田种水稻,听着夸张吧?但郭晶晶真带孩子们挽起裤腿,踩进泥里,教他们《悯农》不是背诗,是要懂粮食来之不易。这种教育,比金银珠宝值钱多了。
说到这英国学校的事儿,拉德利公学可不是随便就能进的。学校规矩严,学生得穿学袍,连袜子颜色都只能是深蓝或黑色。想上这学校,得提前好几年申请,门槛高得吓人。每年学费40多万,加上吃住、活动、机票,算下来一年得60万左右。网友一看这数字,立马炸了,觉得郭晶晶“装朴素”原来是假的。
可你看看别的明星富豪,哪家不是往国际学校砸钱?郭德纲为了儿子上天津惠灵顿学校,直接搬家到天津,那学校学费一年15万到30万。北京上海的国际学校,30万以上学费的更是多得数不过来。郭晶晶选的这所学校,管得严,活动多,还有义工服务,培养的不是娇气少爷,是有国际视野的年轻人。
再说,郭晶晶的师姐伏明霞的孩子也在拉德利读书。这说明啥?她选学校不是图名气,是真觉得这地方适合孩子。教育是大事,她舍得花钱,但省的地方也从不含糊。五毛钱发圈和40万学费,根本不矛盾,一个教孩子惜福,一个给孩子未来铺路。
霍家对郭晶晶的教育方式,那是百分百支持。霍震霆早年说过,孩子教育的事,全家都听她的。霍启刚忙归忙,但从不插手媳妇的决定。连霍中曦爱玩军事模型,想登山东舰参观,都因为不到12岁被拦下来,没一点特权。这家人的规矩,不是靠钱堆出来的,是郭晶晶用行动教出来的。
说到孩子名字,霍中曦、霍中妍、霍中怡,三个孩子都带个“中”字。这不是随便取的。郭晶晶坚持,男孩女孩都得记得自己是中国人,根在中国。霍家女儿以前用“咏”字,但她觉得,女孩也该带“中”,平等对待。这份对文化的坚持,谁能说不爱国?
网上有人拿“送孩子出国”说事儿,觉得这跟爱国对立起来。可霍家这些年的行动,谁能挑出毛病?2023年甘肃地震,霍家捐了7000万。霍启刚常年跑内地,推体育公益,实打实的贡献。爱国不是喊口号,是做事。郭晶晶送孩子出国读书,不过是想让孩子接触更好的教育资源,这跟普通家庭攒钱送孩子上好学校,有啥区别?
再看看这争议的本质,其实没那么复杂。郭晶晶的“低调”不是装出来的,她是真的把钱花在刀刃上。家里的针线包,孩子的劳动换零花钱,都是她教孩子做人的道理。40万学费贵吗?贵。但为了孩子能有更宽的路,她愿意投。换成哪个当妈的,不都这样?
这事儿吵来吵去,其实反映了大家对教育的期待。谁不希望孩子上好学校,学真本事?可好学校花钱多,普通家庭咬咬牙也得供。郭晶晶有这个条件,选了拉德利这样的学校,既让孩子吃苦,也让孩子开眼界。她的选择,归根结底是个母亲的心思。
教育这东西,从来不是非黑即白。郭晶晶用自己的方式,教孩子既要脚踏实地,也要有国际视野。她不靠奢侈品给孩子撑场面,而是用教育给孩子底气。这样的妈妈,谁能说她不清醒?至于网上那些争议,大家觉得呢?孩子教育这事,到底该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