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入园要哭多久?别慌,孩子的分离焦虑会经历这三个阶段

这两天的幼儿园门口,每天都在上演着“生离死别”的大戏。

“妈妈别走!”

“妈妈,我要回家!”

“爸爸,我不要去幼儿园!”

孩子们的哭喊声此起彼伏,不少家长也偷偷抹着眼泪,甚至有的妈妈和孩子一起抱头痛哭。

昨天送女儿去幼儿园小班,第一天上学,女儿很兴奋,自己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进了学校。

今天送女儿去上学时,趴在我肩膀上哭着喊着不要上学。

事实上,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一过程,只是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而已。

孩子的分离焦虑通常经历三个明显阶段:反抗期、失望期和超脱期。

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三个阶段,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度过这一成长的关键时刻。

第一阶段:反抗期——哭得撕心裂肺,抓住家长的手不放手,趴在家长肩膀不肯下来。

反抗期是分离焦虑最明显的阶段,通常发生在孩子上学的前一周甚至前十几天。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用尽全身力气表达拒绝:大声哭闹、抱住家长不松手、甚至有的孩子会躺在地上打滚。

我邻居家的孩子睿睿今年也刚上小班,入园第一天,老远就能听到他响亮的哭声。

“我不要去幼儿园!妈妈骗人!”

睿睿死死抓住妈妈的衣服,眼泪和鼻涕糊了一脸。

妈妈试图把他交给老师,他却像只八爪鱼一样缠在妈妈身上。

最后老师只能强行接过哭得几乎抽搐的睿睿,妈妈红着眼圈匆匆离开。

这个阶段的孩子之所以如此抗拒,是因为他们尚未建立“物体恒存”的概念。

在孩子的认知里,妈妈离开了就是消失了,不再存在了。他们害怕分离,担心爸爸妈妈一去不回。

通常情况下,反抗期的强烈哭闹会持续3-7天,有的孩子可能长达两周。

这段时间最为煎熬,但请相信,这是孩子情感发展的正常表现。

第二阶段:失望期——偶尔抽泣,情绪低落,但不再激烈反抗。

当孩子发现无论如何哭闹都必须留在幼儿园时,他们会进入失望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再激烈反抗,但明显情绪低落,可能偶尔抽泣,不爱参与活动,对玩具和游戏也提不起兴趣。

同事的女儿朵朵去年入园第二周进入了这个阶段。每天早上送到幼儿园时不再大哭大闹,但小嘴撅得老高,眼眶红红的,勉强让老师牵着走。

放学接她时,也没有预期中的兴奋,只是默默地走过来抱住妈妈。

“朵朵在幼儿园里表现怎么样?”

同事担心地问老师。老师反馈说,朵朵大部分时间都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不主动参与活动,吃饭睡觉都很配合但很少笑。这种情况持续了大约一周。

失望期通常持续3-5天,孩子表面上接受了现实,但内心仍然没有适应。他们可能出现食欲下降、夜惊或依恋物更加依赖等情况。

家长需要给予更多的拥抱和安抚,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安全。

第三阶段:超脱期——逐渐适应,开始融入集体生活。

当孩子开始熟悉环境、老师和同伴后,会逐渐进入超脱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接受幼儿园生活,参与活动,甚至能在幼儿园找到乐趣。

我朋友的儿子去年在入园第三周的某一天,居然主动和妈妈挥手说“妈妈再见”,然后牵起老师的手头也不回地走进教室。

那一刻,朋友既欣慰又有点小失落——她的小家伙终于长大了。

超脱期的孩子开始与老师建立信任关系,交到朋友,参与集体活动。

他们可能会在早上分别时仍有小情绪,但很快就能调整过来,投入一天的活动中。

放学时,他们可能会兴奋地分享幼儿园的趣事:“今天我玩了沙子!”“我交了一个新朋友!”

达到这个阶段,意味着孩子已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不过要注意,适应不是一劳永逸的,遇到节假日或周六周末,孩子可能又会出现反复,需要重新适应。

分离焦虑不是只有孩子会有,家长也会有。

作为家长,我们既要理解孩子的情绪,也要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和老师的专业性。

有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孩子。

适当的放手,才能让孩子展翅高飞。

你是否正在经历孩子入园的分离焦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和故事!

编辑: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家居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