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住一家4口!她家“去客厅化”设计,收纳不输日式

现在好多朋友跟我聊起租房日子都叹气,说在上海挤20㎡出租屋时,孩子的玩具只能堆在床底,转头看老家的老破小,反而能改出满屋子的烟火气。

就像扬州这家人,56㎡住4口人,没做传统客厅,反而把日子过成了朋友圈里的“羡慕模板”——你说是不是越懂生活的人,越会“抠”空间里的每一点实用?

之前总有人问我,“去客厅化”会不会没地方待客?其实现在年轻人请客,谁还围在沙发上看烂综艺啊?不如搞个卡座加餐桌,既能一起吃火锅,又能陪孩子拼高达,卡座下面还能塞羽绒服和厚被子,比占着大半个客厅的沙发实用10——你家要是也有小空间困扰,是不是早该把占地方的沙发“请”出去了?

我见过太多老破小改造翻车,就是没利用好“边边角角”:玄关的嵌入式鞋柜要跟墙齐平,不然会挡路;儿童房的上下床得做抽屉,不然床底空着积灰;阳台的洗衣机要嵌进柜子里,不然晾衣服得绕圈——这家子连儿童房的阳台都打通了,一边放洗衣机烘干机,一边做学习桌,两个孩子一人一个位置,玩具还能塞到环窗的半高柜里,你说是不是收纳的精髓,就是“把每一寸能利用的地方都变成柜子”?

还有人担心回小城市会“日子变糙”,但这家子用白色加原木色,把老破小装出了日式那种温柔感:厨房的无把手吊柜、卫生间的拱形门洞、主卧的飘窗柜,每一处都透着“用心”。早上在开放式厨房煮个扬州灌汤包,香味能飘到餐厅;晚上陪孩子在阳台写作业,能看见楼下的梧桐树影——这种“慢下来”的日子,比上海出租屋里的外卖香多了,比熬夜加班的咖啡暖多了。

其实好多人犹豫要不要回小城市,怕的是“失去品质”,但这家子用实际行动证明:日子的品质,从来不是靠“大房子”堆出来的,而是靠“会过日子”。56㎡的老破小,能装下一家4口的笑声,能装下扬州的慢生活,能装下对生活的热爱——你说是不是只要肯用心,再小的房子,都能变成“家”?

你家要是也有老破小想改造,是不是早该试试“去客厅化”?是不是早该把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家具换成实用款?说不定你家的“隐藏空间”,比你想象中多得多呢!


(家居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