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版叉烧教程!酱裹肉丝软嫩不柴,新手一学就会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叉烧可是广府饮食里的 “老伙计”,最早在清代《调鼎集》里就有记载,当时叫 “烧猪脯”,做法是用猪肉加酱料腌透,再挂炉烤制,和现在的叉烧差不离。后来广州老字号 “莲香楼”“陶陶居” 把这手艺琢磨得更精,从街边小食做成了宴席上的招牌菜。过去老广茶楼里,一碟叉烧饭能撑起半边天,师傅们烤叉烧要守着炉看火候,多一分钟会焦,少一分钟不入味,百年下来,这慢腌慢烤的技法,全是匠人的心思,也成了广府人刻在骨子里的味觉记忆。

刚出炉的秘制叉烧太勾人了!外皮红亮得像琥珀,油珠在上面慢慢滚,凑过去闻,甜酱的醇厚混着肉的鲜香直往鼻子里钻。用刀切开时,能听到外皮轻微的 “咔嚓” 声,里面的肉是粉粉的嫩色,肉汁顺着刀缝往下流。咬一口,外皮带点焦脆,内里软嫩得能嚼出汁,咸甜口的酱料裹着每一丝肉,不柴不腻,咽下去后,嘴里还留着淡淡的酱香,忍不住想再夹一块。

食材选购指南

1.主料:梅花肉 500 克(选肥瘦比例 3:7 的,纹理清晰无筋膜,做出来软嫩不柴)

2.新鲜度辨别:按压肉面能快速回弹,颜色呈淡粉红,没有异味,脂肪部分雪白不发黄,这样的梅花肉才新鲜

3.季节选购技巧:冬季选稍肥点的梅花肉(低温烤后更润,不塞牙);夏季选瘦一点的(天气热吃着不腻)

4.调料:生抽 30 毫升、老抽 10 毫升(调色不发黑)、蜂蜜 20 克、蚝油 15 毫升、姜片 5 片、蒜末 10 克、料酒 20 毫升、冰糖 20 克

5步烹饪步骤

第一步:腌肉入味(关键:时间够才够香)

把 500 克梅花肉切成 5 厘米宽的长条,用厨房纸吸干表面水分。找个大碗,放生抽 30 毫升、老抽 10 毫升、蜂蜜 20 克、蚝油 15 毫升、姜片 5 片、蒜末 10 克、料酒 20 毫升,搅拌均匀后放入肉条,用手抓匀,确保每块肉都裹上酱料。装进密封袋,挤出空气,冷藏 12 小时(中途翻一次袋,让肉均匀入味,别省时间,不然味道进不去)。

第二步:炒糖色(技巧:别炒糊,不然发苦)

小锅放 20 克冰糖、10 毫升清水,小火加热,等冰糖融化慢慢变成深琥珀色时,立刻加 50 毫升热水(别用冷水,会溅油),搅拌均匀后关火,倒出来放凉,这是叉烧的 “亮色秘诀”。

第三步:烤前准备(火候:预热要够)

烤箱提前 10 分钟预热到 180℃,烤盘铺一层锡纸(方便清洁),放个烤架在烤盘上,把腌好的肉条放在烤架上,用刷子刷一层刚才炒好的糖色(只刷表面,别太多,不然烤的时候会焦)。

第四步:分段烤制(核心:控温锁汁)

先把烤盘放进烤箱中层,180℃烤 20 分钟,取出后给肉翻面,再刷一层蜂蜜和生抽 1:1 调的酱汁,放回烤箱继续烤 15 分钟。最后 5 分钟把温度调到 200℃(让外皮微焦,逼出香味,别烤太久,不然肉汁会干)。

第五步:静置切片(细节:肉汁回流)

烤好的叉烧取出来,别马上切,放 5 分钟(让肉汁流回肉里,切的时候不浪费)。等温度稍降,顺着肉的纹理切片,装盘后可以再淋点烤盘里的肉汁,香味更浓。

现在做叉烧越来越方便,不少人用空气炸锅代替烤箱,180℃烤 25 分钟,中途翻一次面刷酱,不用预热,适合租房党,口感和烤箱版差不多,就是少了点炭火香,但胜在快捷。还有网红低脂版,用鸡胸肉代替梅花肉,不过要加 10 克融化的黄油抓匀,不然会柴;最近很火的 “菠萝叉烧”,烤的时候在肉旁边放几片菠萝,酸甜汁渗进肉里,解腻又开胃。另外,很多人把叉烧碎包进糯米团,做成 “叉烧糯米糍”,或者夹进吐司烤成 “叉烧三明治”,比传统吃法更有趣,年轻人都爱这么吃。

你们在家做叉烧是用烤箱、空气炸锅还是平底锅?


(家居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