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位当过全职爸爸的男士,用5年住家经验总结出卫生间“去家务化”7个“不装”法则。
他曾因全职带娃被家务“困”住,如今更懂“实用>美观”的装修逻辑:不装受潮变形的木门,换铝镁合金玻璃门;不装易发霉的石膏吊顶,改铝扣板;不装溅水难擦的台上盆;不装绊脚的挡水条;不装洗头碰脸的老式水龙头;不装藏污的长条形隐形地漏;不装浪费空间的单面镜,换带收纳的智能镜框。
这7个“不装”让他家卫生间入住5年依然干净,堪称“懒人装修教科书”。
这些设计全戳中了卫生间的“家务痛点”。
木门变玻璃门,像给潮湿环境换了件“防水外衣”,水汽再大也不怕变形发霉;石膏吊顶换铝扣板,就像给天花板穿了层“防潮盔甲”,脏了一擦就净;台上盆改台下或一体盆,把“水漫金山”的麻烦掐在源头;挡水条换成下沉式设计或大地漏,既没了绊倒风险,排水还更利索;可抽拉水龙头像给洗手台配了个“灵活小助手”,洗头、洗杯都顺手;方形地漏是“清理小能手”,堵了通起来比长条形省事十倍;智能收纳镜则像个“隐形管家”,瓶瓶罐罐藏进去,台面清清爽爽,擦两下就干净。
这些设计都在“减少卫生死角”和“降低清洁难度”上做文章,和“去家务化”的核心——让装修替人“扛”点家务,不谋而合。
装修卫生间想少做家务,不妨把“去家务化”思路再扩展点:墙面选防污防水的微晶石或艺术漆,脏了拿湿抹布一擦就掉,比普通涂料省心;地面尽量通铺大瓷砖,缝隙少了,扫拖都省劲;洗手台下方做悬空设计,留空15cm,扫地机器人能钻进去,再也不用弯腰擦死角;镜柜别做死底板,留条缝,吹风机、梳子挂下面,拿取方便还不积灰;清洁工具(像搓澡巾、刮水器)直接上墙,门后装个洞洞板,用完一挂,既省地又避免乱堆发潮。
记住,装修不是“面子工程”,能让你少弯腰、少擦灰、少收拾的设计,才是真“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