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路上的三大助力:空间、运动与小破坏

去幼儿园接二宝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宝妈给刚放学的孩子买烤红薯。那孩子一拿到红薯就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结果被烫得嗷嗷叫。宝妈看着很着急,一直叫孩子吃慢点。其实,这种情况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妈妈在照顾孩子时都非常细心,事事都为孩子考虑到了。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这样细心照顾,可能反而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我们一直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培养孩子,认为这样做就是对的,因为我们是出于爱的目的。但实际上,这种过度的爱可能会伤害孩子。给孩子一个动手的机会,其实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你知道吗?孩子其实天生就有自己动手的欲望。比如,足月的孩子一出生就会吸吮,一岁的孩子就开始有自我意识,这些都是孩子的本能。但是,我们有时候会在不经意间剥夺了孩子这些自带的本领。比如,孩子一岁以后,他们可能会想要自己动手吃饭,模仿我们的行为去拿筷子、勺子。但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是捣蛋,会把饭弄得到处都是,把衣服弄脏,甚至担心筷子会扎到孩子。所以,我们会阻止他们,这样其实是不对的。

我们阻止孩子动手,不仅影响他们的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可能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科学研究告诉我们,手与大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手不仅是用来劳动的,更是我们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对于孩子来说,通过动手操作来认识事物,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早教机构教授孩子认识各类物品时,他们不仅仅局限于口头描述物品的外观特征,更为关键的是鼓励孩子们亲手触摸、拿起并亲身体验这些物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能够在直接的互动中深刻感知物品的独特性质,从而加深对其的认识与理解。

此外,心理学研究进一步揭示,动手操作活动能够迅速吸引并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显著提升他们的专注度。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实践还能有效激发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情绪的表达、兴趣的培养以及意志力的增强等,全面促进孩子的综合发展。

所以,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去动手,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这样,我们就不会让溺爱成为阻碍孩子智力发育的绊脚石了。

当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孩子的聪明与否,虽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后天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我们要给孩子成长留出空间。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尔所深刻阐述的:“孩子们亟需一片自由的天地,用以茁壮成长,勇于尝试自身潜能,并学会灵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若我们过度地代劳孩子本应自行完成的任务,便无形中剥夺了他们锻炼能力、积累经验的宝贵机会,同时也削弱了他们自立自强的意志与自信心的建立。因此,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与自主权,是助力他们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环。

2、我们要鼓励孩子做运动。

这里说的运动,不仅包括跑步、跳远等大运动,还包括手指的精细运动。人们常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四肢越发达,头脑往往也越聪明。因为动手与大脑的关系非常密切,鼓励孩子多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促进智力发育。

3、我们要容忍孩子搞点小破坏。

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他们总会做出一些让大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孩子可能会用筷子敲打碗碟,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时候,我们不要严厉制止他们,因为这是激发孩子动脑的好时机。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安全的工具,让他们自由地探索世界。这样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考能力。

总的来说,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做好三件事:给孩子成长留出空间、鼓励孩子做运动以及容忍孩子搞点小破坏;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当然了父母的细心陪伴也是必不可少的哦!

每一个聪明的宝宝背后都有一个明智、甘心付出的父母。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吧!

校对 庄武


(家居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