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只需要点击右上角“关注”就行了哦
都说养育孩子防老,但是现在年轻人压力太大,无法完全尽孝。
就比如这位王先生把儿子告上了法庭。
本来王先生的两个儿子轮流照顾他。老大在乡下,老二在城里,轮到老二照顾时,老二夫妇因为要上班,没有时间,只能让王先生住养老院。
王先生不满,一生气就控诉次子。
在很多老人眼里,到了晚年孩子需要在身边尽孝。
老人的想法很好,年轻的时候把钱给了孩子,孩子花钱却大手大脚,到了孩子尽孝的时候,孩子反而没时间,也不愿意出钱。
如果不想晚年生活辛苦,老人这三样东西不要提前给孩子。
01
一生的积蓄
上了年纪后,你需要提前计划自己的晚年,积蓄不能全部提前交给孩子。
即使你认为孩子孝顺,也不要做傻事。
比如这位60岁的刘女士,落得个谁都不理。
刘女士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别人看来很幸福。
而且儿子和女儿很有出息。两个儿子在大城市定居,女儿在外国定居。
刘女士60岁了,老伴几年前去世。她一个人在家。孩子们通常只在新年回来。
当初老伴去世的时候,大儿子让她去大城市养老。
但是大儿子家很小,如果她进去住了,会给他带来麻烦就拒绝了。
老二有房子,是刘女士拿出全部存款给儿子买的。
次子也很孝顺,一直没有找到对象。因为有亲戚住在那里,所以也不方便。
平时,他们的儿子也打电话问她,但从没听说过缺钱。
不管怎么说,他们知道刘女士有退休金。 后来老大的媳妇病了,刘女士过去带孩子。
以前在医院花了很多钱,刘女士手头没什么钱。
到了儿子家,她不仅要照顾孩子,还必须负责家庭支出。所有费用由她一个人出。
儿子也没问过她有没有钱,刘女士也不好意思向儿子要钱。
她也知道儿子在大城市的压力大,每个月都必须还房贷。
后来没办法,她又向亲戚借了一万多块钱,就这样维持了两个月。
回家后她还是努力工作赚钱,终于还清了那些钱。她的年龄也越来越大,生活变得困难了。
之后,她和孩子们商量了今后的养老问题,但没想到的是,他们三个孩子中没有一个愿意照顾她,只是说让她去养老院。
她非常伤心。
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她在养老院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
那天在医院醒来的时候,她看到儿子们在身边,医院在催着付账单。
后来他们才知道母亲没有任何积蓄,进了养老院后,她的积蓄都提前为儿子们花光了。
但是,这么多年她的儿子们既没有问过她,也没有提过钱的事。
在别人眼里她是个很幸福的老人,但内心的痛苦只有她知道。
老了,钱不够,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很多老人都认为自己的钱迟早会变成孩子的钱。
交给孩子的话,孩子的家庭会好过点,孩子对自己的态度会变好,不会有后顾之忧了。
然而人心会变,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如果你突然不得不花钱,孩子一时出不来钱的时候,最终只会吃亏。
所以不要提前把积蓄给孩子,不是不信任孩子,而是要以防万一。
如果在保障经济基础上帮助孩子,就可以避免孩子养成啃老的习惯,同时让孩子慢慢成长。
有生之年,你的钱无论有多少,最后都会给孩子,但是请记住,不要提前给孩子积蓄。
02
住了一生的房子
不要为了改善孩子的居住条件,卖掉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子。
另外,生前不要把不动产的名字改为孩子的名字。
有自己的老窝,即使不住,都有家可归。
如果你提前卖房子,把房子所得的钱给孩子,搬到孩子家住。
一开始和孩子还很融洽,但时间一长,万一合不来,就没有出路了,除了租房子几乎没有别的路。
就比如这位徐女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徐女士先住在大儿子家,然后住二女儿家,可二女儿不愿意,说孩子现在高三,是复习冲刺的时候。搬过来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于是想让徐女士跳过她家住小儿子家。小儿子听烦了觉得这不公平,不想照顾老人。
后来三个子女坐在一起开会,商量这件事怎么办,结果来商量分财产的事。
徐女士没有那么多钱,但有房子。这栋房子价值300多万,她手里还有些存款。
大家商量着卖掉房子分分,大家再出钱送徐女士去养老院。
如果卖掉房子,老人真的会无家可归。另外,如果让老人卖房子的话,老人会怎么想呢?
徐女士却同意卖掉,但关于如何分财产,又产生了分歧。
女儿想平分,但儿子们不想。大儿子说根据大家这几年对老人的付出来划分。
真是心寒。所以房子就像积蓄一样,迟早会留给孩子的,没必要着急卖。
充其量只能用孩子短期的快乐来换取自己长期的痛苦和生活的缺乏保障,无处容身是晚年最大的悲伤。
03
发言权不得交给孩子
老人为了孩子辛苦了一辈子,发言权就是原则和底线,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可以自己决定,不能全部交给孩子支配。
如果把发言权交给孩子,孩子会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喜好支配你的生活。
即使是你不想做的事情也会强制你做,干涉你想做的生活,你的环境。
当然有发言权,但过犹不及。你要视情况而定,以免出现自以为是的情况。
写在最后
人总是怕孤独,但是没有保障的孤独才是真可怕。积蓄是立命的保障,老巢是安身之所,话语权是最后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