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妈妈的5大套路,学会3个以上,孩子就离自觉自律不远了

近年来,随着“家长群”、“教育焦虑”等话题的频繁出现,家长的教育方式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溺爱”这一教育方式也逐渐受到热议。

“溺爱”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曲礼上》中,原意是指水淹不及舟的现象,后来逐渐引申为“宠爱过度,使之受害”。在当今社会,“溺爱”已经成为了一种负面教育方式,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以牺牲孩子的长远利益为代价,这也使得“溺爱”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伤害”。

一、过度溺爱,隐藏的伤害

最近,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自己的孩子,称孩子已经开始讨厌自己了。经过一番交流,原来孩子讨厌家长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家长对其要求太严格,而是因为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溺爱”现象。

这位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是秉承着“家长是孩子最好的保护伞”的观念,为了让孩子能够少受一些挫折,家长会在各个方面为孩子做出决定,甚至是帮助孩子完成一切事情。长此以往,孩子渐渐地形成了依赖性格,无法适应外界的环境,也无法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这样一来,孩子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就会因为无法获得他人的“溺爱”,而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也会觉得自己与他人存在着巨大的代沟,从而开始讨厌家长,这也让家长深刻地意识到,原来“溺爱”并不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而是一种在表面上“宠爱”,实际上“伤害”的教育方式。

二、适度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有一种“溺爱”的冲动,他们觉得孩子还很小,无法分辨是非,也无法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所以只有家长在一旁“呵护”的时候,孩子才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但是,殊不知,适度的“溺爱”并不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幸福感,反而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格,无法独立面对生活,也无法从挫折中吸取教训,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度放手,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孩子有机会独立猜想,也有机会独立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在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能够泰然处之,也能够勇敢地向前迈进。

三、五大教育策略,培养孩子的自觉自律

要想让孩子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家长的“适度放手”也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不能够过于放任孩子,更不能够将其抛之脑后。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可以尝试着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培养自觉自律的能力。

1. 以退为进

有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地“以退为进”,给予孩子一定的错误容忍度,让他们有机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也有机会找到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够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也能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2. 激发内驱力

家长可以尝试着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明白学习的意义所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名次和奖励,只有内在的动力才能够支撑孩子走得更远。

3. 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4. 正向激励

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也能够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温暖和支持。

5. 设定目标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共同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学习是有方向性的,也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是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适度的放手同样重要,有的时候,父母要学会“偷懒”,给予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自我成长,也有机会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出“有担当”的一代人。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也能够陪伴他们一起成长,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茁壮成长,也能够成为有思想、有担当的人。

校对 庄武


(家居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