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退休不再意味着生活的减速,而是自我的重启,一位刚退休的70后姐姐在人生的新阶段,用一间房子写下悦己的注脚。
北京65㎡老破小,在改造之后摇身一变成为容纳10种色彩的极繁主义乐园。这不仅是一次空间的翻新,更是屋主关于退休生活的温柔宣言。不被年龄定义,不被他人眼光束缚,家就该是最懂自己的模样。
空间改造前、后对比
改造前,房子是典型的老破小,仅48㎡的套内面积,一居室的格局,还藏着不少硬伤。暗厨暗卫让采光成为奢望,开门就是客厅与卧室,隐私性无法保证;储物空间严重不足,日常杂物堆积让本就狭小的空间更显杂乱。
对在此居住多年、拥有审美独特的屋主来说,这些“顽疾”恰恰是改造的起点。退休后,她打定主意要“任性”一次:用大面积的色彩包裹生活,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极繁主义之家。
改造前户型图
具体到需求,屋主清晰地列出了三个核心:一是入户处要增加收纳,更要挡住视线,避免开门一眼望穿;二是睡眠环境需要弱光,营造静谧氛围;三是因家中未通燃气,且自己饮食清淡,希望有一个开放式厨房,让公共空间更通透。
改造后户型图
设计师里白增加了门厅,将玄关、衣帽间、卫生间都串联在入户动线上,为极繁主义之家的塑造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首先,玄关适当向原厨房区域延伸,增加多组定制柜作为走廊式衣帽间,容纳屋主所有衣物和配饰;其次,利用原有生活阳台,改善卫浴空间的采光环境,并实现三分离效果;除此之外,开放式厨房被移至公区,拓展了客厅面积;同时取消传统卧室,改为设置在客厅暗角的“睡眠盒子”,原卧室则改造为书房使用。
玄关是改造的“第一关”,既要解决隐私问题,又要承担全屋收纳的重任。设计师用一组彩绘玻璃双开门作为分界线,门关闭,外人看不到屋内分毫,推开门后,薄荷绿的世界瞬间铺展开来。
入户门也被刷成了同色系,搭配复古黄绿色条纹地砖,原本采光不佳的区域由此添了层次感。
玄关在细节里藏着巧思,墙壁上对称挂着两个复古贝壳玻璃灯,暖光透过贝壳纹理洒下,让空间多了几分优雅趣味。
靠近入户门的玄关柜既是玄关与睡眠舱的分隔,也是全屋的收纳主力。柜子内部分工明确,大衣区、鞋子区、包包区各司其职,悬挂式设计让物品一目了然。柜门用了镜面材质,既方便出门前整理妆容,又在视觉上为空间扩容。
玄关转身是走廊式衣帽间,由原来的厨房改造而成,两侧做满了定制柜,完美解决了屋主的衣物收纳难题。亮面烤漆柜门配着考究的复古把手,质感十足,毫不逊色于说是步入式衣帽间。
往里走,衣帽柜与卫生间的交界处藏着洗烘一体机,回家后换衣、洗衣、洗漱动线一气呵成,轻松切换居家模式。改造后的卫生间实现了三分离,还彻底告别了暗卫标签。干区是中式美学的优雅呈现,粉色花鸟壁纸铺满墙面,搭配海棠角镜子韵味十足,与改造前的晦暗形成鲜明对比。
马桶和淋浴房被移到了采光更好的生活阳台,马桶斜向布置,给过道留出了更宽裕的空间。中间的矮墙既藏起了马桶水箱,又成了天然置物台,墙面材质延伸到矮墙,浑然一体不突兀。
淋浴区以清爽的淡蓝色为底色,营造沉浸式的沐浴体验。原先的小窗被改成蓝色小圆窗,将浴室与餐厅、客厅巧妙联动。
推开玄关的彩绘玻璃双开门,客厅的粉色世界瞬间治愈人心。墙面与顶面用了不同色号的粉色,墙顶交界处的波浪形处理,让空间涌动起色彩的海浪,避免了单调色彩与造型带来的呆板与乏味。
客厅没有传统的电视墙,壁炉成为视觉焦点,与紫色沙发保持着舒适的距离和角度。因为玄关承担了大部分收纳,客厅没有储物压力,软装可以随场景灵活调整。
粉、紫、蓝交织相融,不同材质的装饰搭配碰撞,极繁主义的魅力在此展现——色彩繁多却和谐、养眼,充满戏剧张力。再加上鲜花、花朵元素装饰画,让生活也拥有如繁花般蓬勃生长的美。
靠窗的绿植角,各式各样的绿植舒展枝叶,将自然拥入空间的怀抱。墙上的摩洛哥镜子与蓝色手工砖几乎完全平嵌,可见细节之处的精巧。这里有如度假屋般给人松弛感,坐在旁边的椅子上读一本书,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
厨房被移到公区,与客厅互通,一道粉色弧形背景墙将空间温柔划分成两个区域。淡蓝色的主调与一墙之隔的浴室呼应,强调出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
考虑到屋主饮食清淡、不常做饭,厨房只保留了必要设施:一个电磁炉、一个小水槽,油烟机藏在橱柜里,不破坏整体美感。橱柜有藏有露,开放格子与封闭柜体相结合,不仅能充分容纳厨房用品,还方便常用小家电和调味料的使用。
另一半空间被收纳柜填满,冰箱隐身其中,柜子上层甚至装下了电热水器,小户型的每一寸空间都被用到了极致。
客厅暗角藏着一个“睡眠盒子”,造型与玄关的衣帽柜呼应,成为一处真正意义上的私密空间。
镜面材质的门板即使关着,也能反射光线、为客厅补光,并在视觉上起到扩容效果。
平时卧室门常敞开着,设计师特意将床抬高,并做了两级台阶,与客厅沙发形成高度差,让卧室“自成一屋”。墙面铺满鲜艳的粉色壁纸,身处其中仿佛被鲜花包裹,安全感与治愈感十足,也呼应全屋的极繁主义美学。
为了改善无窗空间的采光,镜面挂画和床头柜通过反射室外光线与灯光,让室内更显明亮。纯色顶面搭配昏黄灯光,躺下时便能收获一份安定。
原卧室被改造成阳光书房,占据了全屋采光最好的位置。蓝色主调与充足阳光形成微妙平衡,即便在炎热的下午,也能让人保持平静心情。
大面积的蓝色定制书架采用嵌套设计,书籍收纳分类一目了然;镜面柜门与其他空间呼应,保持设计语言的统一。沙发床嵌入书柜墙,墙面局部的红色涂料搭配紫色软装,让空间在协调中不失灵动。
南侧飘窗铺着同色系蓝色水磨石,是屋主最常待的地方,抬眼能望到城市景观,低头能看见楼下绿植,超广视角自带治愈力。
飞鸟图案的挂画与墙面装饰,和墙色极为适配,犹如为淡蓝色的天空描绘上生动的一笔,让空间也充满灵动之气。
从暗厨暗卫的老破小,到10种色彩交织的极繁之家,这里藏着一位70后姐姐对“第二人生”的理解。退休的常规标签被撕掉,她用一间房子告诉我们:生活从没有标准答案,家不是别人眼中的“应该”,而是自己心里的“想要”。退休后的日子,就该这样,在最舒服的空间里,过最自在的生活。
编辑|Kiki
文字|诺威尔卡
设计与图片来源|里白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