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腿煸出浓香油,玉米炖出甜润汤,一口鲜到骨子里

小时候总盼着秋收后的傍晚,田埂上的玉米杆子还带着潮气,奶奶就挎着竹篮从地里回来,篮子里滚着黄澄澄的玉米,外皮沾着泥土。灶房里,她把玉米剥成粒,又从房梁上摘下挂着的火腿,刀刃划过肉面,油星子溅在灶台上,混着玉米的清香飘满整个院子。那时候不懂什么叫美味,只知道奶奶煮的汤,能泡着饭吃两大碗,喝得浑身暖乎乎的,连冬天的风都好像不那么冷了。

其实这道汤的来头可不小。早在清代,《调鼎集》里就记载过 “火腿煨鲜蔬” 的做法,说 “陈腿切薄片,与鲜菰、玉蜀黍同炖,味厚而清”,这里的玉蜀黍就是玉米。那时候火腿是富贵人家才吃得起的东西,寻常百姓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切点边角料,和当季的玉米一起煮汤,没想到这一搭配就流传了上百年。后来到了民国,江南一带的茶馆里常有这道汤,说是 “醒酒汤”,客人喝多了,掌柜的就端上一碗,火腿的咸香混着玉米的甜,喝下去胃里舒坦得很。

现在煮这道汤,掀开锅盖的瞬间还是会被惊艳到。奶白色的汤面上浮着几点油花,金黄的玉米粒像碎金子一样散在里面,火腿片透着暗红的光泽,边缘微微卷曲。凑过去闻一闻,先是火腿那种醇厚的咸香钻进鼻子,带点发酵后的独特风味,紧接着就是玉米的清甜,像刚剥开的嫩玉米杆子,带着点水汽。舀一勺喝进嘴里,汤滑溜溜的,玉米粒咬起来咯吱响,火腿的咸鲜在舌尖慢慢散开,一点都不腻,反而越喝越想喝,最后连碗底的渣都要刮干净。

要做好这道汤,食材得选对。玉米最好用 300 克甜玉米,选那种颗粒饱满、排列紧密的,掐一下能冒出清甜的汁水,要是颗粒瘪瘪的,煮出来就没那么甜了;火腿选 100 克带点肥肉的陈腿,看肉质紧实、颜色暗红的,摸起来干爽不黏手,要是发黏或者有怪味,就别买了。季节上,秋天的玉米最新鲜,直接买带皮的;冬天可以买冷冻的甜玉米粒,提前解冻就行;火腿全年都能买,注意看保质期,越陈的火腿香味越浓。

烹饪这道汤,有几个小技巧能让味道更绝:

第一步:处理食材。玉米剥粒,把玉米芯留着别扔;火腿切成 3 毫米厚的薄片,肥肉和瘦肉分开。这里要注意,火腿别切太厚,不然煮不烂,太薄又容易煮散,3 毫米正好。

第二步:炒香火腿。锅里放 10 毫升清水(别放油,火腿本身会出油),先下火腿肥肉,小火炒 1 分钟,炒出透明的油脂,再放瘦肉片,中火炒 30 秒,直到肉片边缘有点焦黄,这样火腿的香味才能彻底释放出来。

第三步:炒玉米。把玉米粒倒进锅里,和火腿一起大火翻炒 2 分钟,让每颗玉米粒都裹上油星,这一步能让玉米的甜味更浓,比直接煮香多了。

第四步:炖汤。把炒好的玉米和火腿倒进砂锅,加入 1000 毫升热水,再放进玉米芯,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 15 分钟。加玉米芯是个小窍门,它能让汤里多股清甜味,还能让汤色更浓。

第五步:调味出锅。炖好后捞出玉米芯,不用放盐(火腿本身很咸),可以少加 5 毫升牛奶,让汤更顺滑,关火前撒点葱花,焖 30 秒就行。加牛奶是现在很流行的做法,既不影响原味,又多了点奶香,试试就知道有多妙。

现在这道汤在网上也很火,不少网红博主都改编出了新做法。比如有人把玉米打成泥,和火腿一起煮成浓汤,浇在面包上吃,说是 “中式玉米浓汤配”;还有人用空气炸锅把火腿片烤得焦香,再放进汤里,增加了点焦脆的口感。其实还有个冷门技巧:煮玉米的时候,把玉米须洗干净一起煮,汤会带点清甜味,而且一点不浪费。另外,现在流行 “低盐饮食”,要是觉得火腿太咸,可以先把火腿片用温水泡 10 分钟,泡掉点盐分再煮。

话说回来,你家煮这道汤有什么特别的做法吗?是喜欢用甜玉米还是糯玉米?或者你觉得加什么食材能让它更好喝?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说不定你的做法会成为下一个网红吃法呢!


(家居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