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是水产养殖的 “生命线”,溶氧不足会导致鱼虾生长停滞、病害频发,甚至大规模死亡。尤其高温季节,池塘溶氧骤降的问题让无数养殖户头疼。那么,池塘溶氧底怎么处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清晨浮头、午后好转?警惕 “三多” 陷阱
不少养殖户发现,池塘清晨溶氧极低,鱼虾浮头现象明显,到了中午却有所缓解。这往往是 “鱼多、藻多、有机质多” 引发的恶性循环:白天藻类光合作用产氧充足,到了夜间,藻类呼吸和有机质发酵会疯狂耗氧,凌晨时分溶氧跌破临界点。
破解之道在于 “双管齐下”:先全塘泼洒:双改先锋,氧化+生物双重作用,高效分解池底堆积的残饵、粪便,从源头减少耗氧;再泼洒芽孢杆菌搭配腐殖酸钠,既能分解水体有机质,又能清除老化藻类,切断夜间耗氧链条。
全天缺氧?问题可能出在 “光合作用”
若池塘昼夜溶氧都偏低,说明藻类光合作用产氧不足,整个水体陷入 “缺氧困境”。此时需先检测水体碱度和硬度,这两个指标过低会直接抑制藻类繁殖。待指标调整正常后,泼洒乳酸菌与磷酸二氢钾,为藻类提供营养,重建水体产氧系统。
两大 “黄金法则” 保平安
高温期想让溶氧稳如泰山,记住这两招:勤换水,每周更换 30% 新水,既能补充溶氧又能降低水温;多开增氧机,晴天中午开 2-3 小时打破热分层,夜间延长开机时间,让氧气均匀分布。
由此可见,池塘溶氧底怎么处理?不单单靠运气治理,而是对细节的把控。把好溶氧关,鱼虾才能膘肥体壮,丰收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