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蹲守半小时悟出来的炖菜,黄骨鱼配豆腐,鲜到连汤都泡饭》
上周三下班早,溜达到菜市场时,夕阳正斜斜地照在水产摊的玻璃缸上。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一条黄骨鱼从水里蹦起来,鳃帮子一鼓一鼓的,金黄金黄的肚皮在光线下亮闪闪的。卖鱼的大哥笑着捞起来:"姑娘眼光好,这鱼刚到的,活泛着呢!"
我其实本没打算买鱼,可看着那鱼在手里还使劲扭着尾巴,突然就想起我妈说的:"春天就得吃点活鲜,补得很。"拎着两条黄骨鱼往家走,路过豆腐摊又拐了进去——老话说"鱼配豆腐,赛过吃肉",这话我从小听到大。
回家收拾鱼时才想起,黄骨鱼身上那层滑溜溜的粘液最让人头疼。正对着鱼发愁呢,手机突然弹出我妈发来的语音:"傻丫头,用面粉抓两把,粘液立马就下来了!"果然,抓了把面粉揉了揉,那层滑腻腻的东西全粘在面粉上,冲干净的鱼身摸起来光溜溜的,连鱼肚子里的黑膜都好刮多了。
煎鱼的时候差点出岔子。油刚冒烟就把鱼扔进去,"滋啦"一声溅得我赶紧往后躲,结果鱼皮粘在锅底,翻过来时掉了一大块。正心疼呢,我家那位凑过来说:"你忘啦?上次看菜谱说,锅烧到冒烟再倒油,鱼皮就不粘了。"重新烧锅倒油,果然第二条鱼煎得金灿灿的,完整得像块小金砖。
豆腐选的是老豆腐,切方块的时候特意切得厚一点,我妈总说"厚豆腐炖出来才有嚼头"。热油里煎到两面金黄,捞出来时外皮都带点焦香,看着就馋人。
最妙的是调料汁。生抽、蚝油、一小勺白糖,再兑点清水搅匀——我试过加老抽,结果炖出来黑乎乎的,还是这样清清爽爽的好,能看见黄骨鱼的金黄和豆腐的奶白。砂锅底下铺姜片蒜片,先摆豆腐再放鱼,料汁一倒进去,"咕嘟咕嘟"就冒起了泡,盖上盖子时能闻到一股鲜气从缝里钻出来。
焖到第8分钟的时候,我忍不住掀开盖子瞅了瞅,好家伙,黄骨鱼的刺根根分明,鱼肉却嫩得像要化在汤里,豆腐吸饱了汤汁,鼓囊囊的像块海绵。赶紧扔了把蒜苗段,绿生生的看着就有胃口。
端上桌时,我家娃先下手为强,筷子直奔豆腐,"咔嚓"咬开个小口,汤汁"滋"地溅出来,他吸溜着嘴喊:"烫!但真香!"我夹了块鱼肉,轻轻一抿就脱骨,鲜得直咂嘴,连汤都泡了半碗饭。
第二天带了点给办公室同事,小王一边扒饭一边说:"我妈以前也总做这个,说黄骨鱼刺少,适合给我当辅食。"这话一出,大家都打开了话匣子,你一句"我家爱放豆瓣酱",我一句"我奶奶说要加紫苏叶",原来这道简单的炖菜,藏着这么多家的味道。
其实做饭哪有那么多讲究,就像这条黄骨鱼,不用复杂的调料,配块朴实的老豆腐,在砂锅里咕嘟咕嘟炖上十分钟,鲜得能让人把舌头吞下去。关键是得带着点生活的烟火气——可能是菜市场摊主的一句提醒,可能是妈妈隔着电话的叮嘱,也可能是家人围坐时的一句"真好吃"。
你们家炖鱼有啥独家窍门?是加啤酒还是放香料?评论区聊聊,说不定下次我就能炖出更鲜的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