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a 携手影像诗人王家卫,以邮学中“对倒”(Tête-bêche)概念为灵感,建构了“迷上 Prada 荣宅”餐厅的叙事场域。所谓“对倒”,原指一正一负、彼此倒置、镜像共生的双联邮票。在餐厅空间设计中,这一概念被深度应用,体现为多重维度的共生:王家卫的美学风格在此延续;呼应 Prada 品牌的叙事;最核心的,是荣宅自身历史的镜像——昔日东西文化激荡的社交场域,与今日的海派西餐厅在此交融。
我们有机会在这个夏日,与三位特别的“食客”一起探访了这里,通过他们的眼睛和感受,解读这个空间的独特故事。踏入其中,你我不再是寻常食客,而是被邀请进入这精心构筑的“对倒”剧场,成为镜头下正在徐徐展开的故事的主角。影片,已然上演。
步入餐厅,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精心编排的叙事细节。空间一侧的藏书室是一方宁静雅致的阅读空间,宁静之中偶尔响起书页翻动的声音,复刻着老上海“谈笑有鸿儒”的风雅,Prada艺术藏品与海派古董家具在其中错落对话,无声诉说着品牌与上海、米兰的文脉连接。空间深处,一幅名为《卿云》的木版水印巨制静静悬挂,它是王家卫与朵云轩共同发起的非遗项目“朵云繁花”作品的其中一幅,由 Prada 收藏并陈列于餐厅中。
图1:餐厅藏书室一角,中古家具、地毯,
与精挑细选的典籍共构智性场域。
典籍涵盖中国工艺、装饰艺术与意大利设计,
包括穆拉诺玻璃相关文献等,
呼应着荣宅的藏品主题。到访者可以在此安静阅读。
图2:悬挂在藏书室一侧墙上的巨幅版画作品
由Prada收藏,是王家卫与朵云轩的跨界合作,
他们遍访名家,邀请著名设计师黄海操刀整体设计,
联动多家非遗工坊深度共创——
锦龙堂的蜡笺制作技艺、
苏州庆年堂的国画颜料制作技艺——
将这种濒临消逝的东方古老技艺激活。
朵云轩集团总经理朱旗长久驻足于这幅作品之前,“这一刀一痕的雕琢,精妙地呼应着荣宅百年砖木的天然肌理。”朱旗强调其革新意义:“这次合作让我们思考,木版水印这种技术,不仅仅可以复制,更可以与我们当下的美学观念、艺术表达进行对话、融合、再创作。它为非遗技艺的活化,开辟了新路。”在他眼中,《卿云》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叙事体:“每一道印痕都是故事的线索,无声述说着以尊重为前提的多元交融。”
朱旗流露出对这份交融氛围的享受,
他笑言:“说来有趣,我本人其实不太吃西餐,
但我深深迷恋吃西餐时那份独特的仪式感。
如果非要点一样,一份纯粹的、
品质上乘的香草冰淇淋就很好。”
(羊毛混纺单排扣夹克、棉质衬衫、
羊毛长裤、亮面皮革乐福鞋,均来自 PRADA)
在“迷上Prada荣宅”,精心布置、角度各异的镜面装置如同散落在空间里的叙事镜头。造型各异的中古镜子既切割空间,制造虚实交叠的无限纵深;又捕捉瞬间,将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侍者的优雅动作框定成流动的画面;同时模糊边界,让食客不经意间成为他人故事的旁观者或自身姿态的审视者。
镜子制造出的故事感,
让到访者仿佛每一步都可能触发新的“镜头”,
每一个角度都可能揭示隐藏的“剧情”。
《繁花》的食谱顾问、女作家李舒为我们讲述了她与一面“魔镜”的邂逅:“我注意到,每次在书房就餐,坐在面对那面镜子位置的人,特别容易失神。直到有一次,我自己坐到了那个位置,”她眼中闪烁着发现秘密的光,“那一晚,我发现自己在那面镜子里格外好看,忍不住看了又看。”
这个瞬间触发了她小说家般的想象:“我突然想,也许这面镜子每晚也在‘看’着不同的人?如果我写故事,会设定:这面镜子有灵。它每晚映照一位食客,就能‘读取’其独特的故事。夜深人静时,它会把故事讲给荣宅里所有的镜子听。”这个魔镜幻想,生动揭示了空间叙事的核心:在这里,空间是积极的参与者;食客是被“选中”的故事主角。
李舒还为我们解读了宅邸主人荣宗敬与
空间气质的“对倒”:“荣宗敬先生是个矛盾体,
性格外向张扬,是名副其实的‘派对动物’,
荣宅当年夜夜笙歌,东西文化激荡碰撞。
但你看这宅邸本身,奢华却内敛、精致、
充满考究的细节,诉说着含蓄的底蕴。
这种主人外向性格与宅邸内敛气质的张力,
本身也像一面‘对倒’的镜子。”
(花卉印花茧绸连衣裙、
亮面皮革乐福鞋,均来自PRADA)
作为资深食客,李舒也格外欣赏餐厅团队润物细无声地传递荣宅故事:“你看那些甜品上点缀的荣宅花窗元素,多么精巧!他们让建筑的精魂融入舌尖体验。”对于菜单上的“双城对倒”,她见解独到:“海派西餐本身就是‘对倒’的产物——为适应本地口味而改良的西餐。这里的菜单则完成了反向的‘对倒’:意大利主厨在做意大利菜时,加入了对上海的想象!”
海派艺术家倪志琪轻啜一口意式浓缩,咖啡的醇香缠绕着悠远的思绪。“每次坐在这里,米兰的记忆便翻涌而至,”他望向窗外,“十年前在Bar Luce,韦斯·安德森用精确如几何糖果盒的色彩,讲述米兰的奇想;十年后,王家卫在荣宅,则以氤氲光影与欲说还休的‘对倒’美学,煮一壶浓淡相宜的上海咖啡。”
倪志琪构想的双城故事是:
九十年代某个雨夜,一位归国艺术家(如他)独坐窗边,
点了一份“鸡肉馅Anolini意饺配生姜香茅鸡汤”。
汤的热气氤氲了玻璃,映着窗外霓虹,
邻桌意大利情侣的私语让他恍见旧日外滩侨民的身影。
搅动汤匙时,
忽见菜单背面一行小字:“记忆是味道的影子。”
(绒面皮革短夹克、棉质T恤、
科技羊毛长裤、Nappa皮革运动鞋,均来自PRADA)
餐厅将荣宅建筑装饰元素巧妙融入甜品中。
作为亲历老上海海派餐厅辉煌的“老克勒”,倪志琪怀念那种“穿西装打领带吃西餐”的仪式感,钟情焗蜗牛与奶油葡国鸡的经典滋味。在他看来,“迷上Prada荣宅”的菜单正是这种精神的当代回响——小青菜佐奶油胡椒酱、提拉米苏,跨界得妙趣横生。”他尤其钟爱靠窗的座位:“阳光穿透荣宅原有的彩色玻璃,洒在铺着洁白桌布的餐桌上。这一刻,老上海的优雅底蕴与米兰的前卫时尚在光影中重叠、对话,形成最动人的‘旧时光与新摩登’对倒。”
而作为以咖啡渍和旧物创作闻名的艺术家,倪志琪甚至设想用餐厅的废弃物料——菜单、咖啡杯、餐巾——创作一件名为《餐桌上的时光》的拼贴装置,“杯底的渍迹是时间的指纹,菜单的划痕是被遗忘的章节,餐厅本就是盛放故事的容器”。
迷上Prada荣宅”,如同一枚倒置的邮票,一面映照城市灵魂的镜子。木版水印的温润匠心,镜中流转的虚实故事,咖啡里交融的双城记忆,共同编织着空间的独特叙事。Prada以“对倒”激活了荣宅的历史基因——百年前东西文化激荡的名利场,今日则成为技艺与美学、本帮风味与意式精髓、过往回声与当下体验“对倒”共生的舞台。
用餐体验巧妙融合了品牌美学与在地文化元素。
其下午茶食盒采用可旋转开启的中式设计,
在细节处呼应餐厅的复古海派气质。
茶具设计尤为独特,
茶杯和茶壶的纹样提取自建筑二楼卧室的墙纸图案,
形成空间与器物的视觉对话。户外用餐区位于门廊处,1930 年代风格的意大利竹制桌椅,融入中式设计元素,更有自古便与女性雅集相伴的交杌座席加成,
形成跨时空的审美联结。
当银勺轻碰骨瓷杯沿,当目光在镜中偶然相遇,空间埋下的叙事种子便悄然萌发。它是永不落幕的舞台,食客是即兴演出的主角。筵席终会散场,但被空间唤醒的故事与情感,如同墨色永驻宣纸,成为精神版图上不褪色的印记——一场关于存在、记忆与相遇的私密体验。
文丨 siyu
摄影丨朱海
造型丨吴量
编辑丨xixi
设计丨孔钧达
看完这个Art Deco气质的餐厅,空间里哪一个角落最令你印象深刻?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DECO 目的地|夏日南法计划:去阿尔勒看展,顺便看看世界上最会拍照的人
DECO目的地|狂欢节倒数14天,去多伦多感受艺术、设计和美食共振的城市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