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弄堂里的淡人之家,住在绿荫里,蝴蝶陪他写作




安东尼

THE HOST

作家,其代表作《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系列自2008年起出版,记录了他从20岁起的生活感悟与成长历程,以其细腻文字和温暖治愈的风格深受读者喜爱。生活、工作在墨尔本与上海两地,长期以松弛的节奏写作、生活、旅行。



充满历史感的楼梯

闹中取静,在上海市中心最繁华的街道,安东尼的新家藏在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弄堂里。它不大,却浸润着老上海的气质:有树、有院、有邻里。推开斑驳的院门,几家人家共用的庭院里晾晒着衣服,邻居的吴侬软语和炒菜的香气在空气中交织。沿着楼梯抵达二楼,便来到了安东尼的家。


推门而入来到客厅区域,

客厅中央的TANG沙发来自URBANCRAFT,

形态干净利落,

硬挺悬挑的扶手邀请人们小坐片刻

推门而入,清冷高瘦的安东尼出现在眼前,脚下的拼花木地板发出轻微的嘎吱声。“去年秋天搬进来的时候,桂花开得正好,特别香。”说着说着,眼睛望向阳台外那片静谧的小花园。



步入初夏,安东尼调整了沙发的朝向,

使之面向阳台。

阳台上他种植的花花草草,

阳台外葱茏的绿意,

与对过的咖啡店层层映入眼帘

窗外葱茏的树冠几乎将房子包裹,腊梅、枇杷、柚子树、枫树……偶尔还有松鼠从枝头跳过。既然窗外这么丰富,那就在阳台种点吃的,迷迭香、薄荷、紫苏、柠檬树,还有两盆从上一套房子搬来的荷花,被他摆放得高低错落。窗外的蝴蝶成了每天来串门的“老友”,而这份日常的自然互动,也悄悄地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主卧保留了原有的空间格局,

几扇圆窗透出窗外浓浓的绿意。

小鸟成了每天最准时的邻居,

也替他维持着一种自然的作息节奏

窗外的松树长势茂盛,几乎要破窗而入,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为卧室带来了极强的私密感。客房两面临窗,视野通透,窗外那棵柚子树一年四季都挂着果子,“春天开花的时候特别好闻”。安东尼在这里静静感受着这个家带来的节奏变化,时间不再像以往那样匆匆,而是像花园里的风,缓缓流动。


客卧两面临窗,光线透亮,

风时常穿堂而过,

像是这栋老房子的呼吸,

让人不自觉跟着放松下来。

窗台上摆放着安东尼朋友制作的瓷艺摆件

闲聊间隙,窗外鸟叫不绝入耳,他回忆起最近发生的一件小美好。今年春天,一楼弄堂里的女贞树开花了,“一整团白色花就在我头顶,蜜蜂大概有上百只在转,站在树下沉浸式聆听嗡嗡声特别快乐。”



开放式厨房与餐厅连为一体


汉斯格雅雅可诺M81厨房龙头

陪伴安东尼搬过好几个家,

他在墨尔本的家用的也是同一款

与安东尼交谈几分钟,便能知道他是个标准的i人,安安静静,又有颗极其敏锐的心:会因为窗外的一朵花、一只蜜蜂、一道光线而停下脚步。他喜欢有历史感的空间,也喜欢那种“房子被住过、被珍惜过”的痕迹。这也是为什么他从墨尔本回到上海,一次次选择老房子作为居所的原因。


安东尼将原来两个冰箱移除一个,

增加了柜体,同时以简洁的白色统一色调。

德国美诺Miele独立式洗碗机完美融入其中

这个家的气质和安东尼本人相仿,空间中没有太多夺目的修饰,家中一尘不染,清冷、沉静而内敛。他将原本装修得“有点满”的老房子重新做了减法处理,笨重的柜子、华丽的灯具统统搬走,只保留最基础的生活结构——光线、通风、动线。


原本的厨房岛台扩展成长条形,

增加与朋友们共同用餐的区域

原来面向背景墙的沙发朝向被安东尼扭转了180度,面向阳台的绿植,两面环窗的客厅与开放式厨房相连,卧室则藏在绿荫最浓处。厨房里原本的餐桌较小,他拼接了一个相近肌理的台面以拓宽岛台,朋友来时常围坐在这里聊天、做饭、玩桌游。


书房空间下沉半层,在通往书房的过道,

安东尼为德国美诺Miele洗烘套组定制了专门的柜子,

最大程度利用老房子的空间

上海老房子特有的错层结构将空间自然分区:向下半层来到书房,靠墙摆着一张淘来的老式梳妆台,充满时间的包浆感,他笑着说道,“这种老东西有重量,说不定能带来写作灵感。”家中随处可见的老家具,是从不同城市搬来的记忆碎片:阳台那把红木凳,是姥爷家留下的;客卧的椅子,是从上一个家带过来的;客厅那盏FLOS的落地灯,是在芬兰旅行时买下,陪着他走过墨尔本、北京、上海。


书房空间充斥着老上海Art Deco的味道

嘴上说用着习惯图方便的安东尼,却用“笨拙”的方式恋物,他甚至连水龙头、椅子、灯都要打包装箱陪他辗转多个城市,“你喜欢的东西放在身边,其实就是在把自己放回一个熟悉的位置。”他说道。





主卧卫生间延续墙面的视觉语言,

安东尼将置物架也贴上同款马赛克,

再随意插一些花,氛围感便来了。

空间搭配的纯境Element S智能坐便器、

Ecostart易斯达恒温浴缸龙头、

Raindance Alive双星雨花洒 均来自汉斯格雅

有着好审美的安东尼并不追求一个细节满分精致的家,相反,他会特意让空间留下一点点“乱”的生活痕迹,让来到家的朋友不用拘谨,放松一点。这个家,他要的是一个能让自己“安静待住”舒服的地方。



安东尼的家中挂着不少朋友送的艺术作品,

像是他与生活之间的一场持续交换,相互滋养,

黑白抽象艺术作品来自艺术家Jyri Eskola

安东尼的文字陪伴了一代人度过青春期、独处的深夜,如今《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也将迎来最后一本。“这一部写完,就结束了。”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做好了与少年时代的温和告别。


基于空间中自然、树木的柔软基底,

安东尼邀请朋友设计了一些不锈钢家具进行平衡中和。

不锈钢边几带来一丝硬朗气息,

恰好与木材的温润触感在空间中对照着彼此,

墙上的抽象艺术作品来自艺术家Jyri Eskola

“二十岁觉得青春漫长,四十岁发现不过十年。”时间过得很快,安东尼也到了人生的40+,他坦言自己这几年,遇到事情感觉没有那么糟糕、焦虑,但也没有年轻时候看到什么都很惊奇。这一次他想要“用力”一点,不想表现得无聊或者豁然,而是让他们觉得我还想要继续过一下自己的30岁、40岁,觉得生活是有滋味的,会有所期待。


《陪安》系列每一本都对应一种颜色,从红、橙、黄、绿、青、蓝,一直到如今的紫。与此同步的,是他自己的生活状态:不再急着证明、不再非得表达,情绪“很平和”。但这种平,并非枯燥,而是对生活的一种接受和允许。他特意在阳台种了一盆紫竹梅,家中的植物、衣服、甚至手机壳,都在不经意间变成了紫色的延伸,为这最后一章染上一点生活的色彩。


安东尼从来都不是一个“计划型作家”,更像是一个对生活保持低度敏感的人,当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文字就自然有了。他说,“百分百还会写,但不知道写什么。”这种“不知道”,并不焦虑,反而是他的自在。而他,也将在这间房里,安静地告别从20岁到40岁那一瞬即逝的“漫长岁月”。



图文部分

摄影丨关里

造型丨Yann Song

文丨Manni

编辑丨徐露梅

设计丨Darki

助理| Ada

视频部分

出品人|李君

制片|婕妤、李丹池

执行制片|冯潇阅

导演|黄铿

摄影指导|张海铖

摄影大助理|袁铭星

灯光指导|亚伦

灯光助理|翟来康、王虹禹

剪辑|Frank Liu

调色|Bo Gilbert

品牌支持|hansgrohe汉斯格雅、德国美诺Miele


你喜欢安东尼的家和他的生活状态吗?有没有想对安东尼说的话?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独家丨设计师黄全改造8年老宅,用艺术注解珍贵日常

设计藏品的园丁:IT男在台中“种”出一座家居博物馆




(家居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