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男在台中“种”出一座家居博物馆





Mike Chen

THE HOST

Mike Chen,是中国台湾最早一批开启设计收藏的藏家之一。他的收藏之旅可追溯至互联网早期。当时还是建筑系学生的他对时装、家具和设计充满好奇,开始在BBS(电子布告栏系统)上撰写关于设计师家具的文章,如今设计不仅成为了他的收藏,也成为了他日常的一部分。



身为IT从业者,Mike生活在中国台湾第二大城市台中市。他的居所横跨两个楼层,各具功能:一层是与妻儿日常生活的家庭空间,另一层则是展现设计热情与理念的私人博物馆,同时也是招待友人聚餐聊天的豪华客厅。

在Mike Chen开启收藏之路的早期,他与人最常争论的话题是“品位”。如何定义品位?什么又是好品味?

在设计收藏的30年间,Mike始终不改初心。对他而言,真正的品位源于知识和对设计故事的了解,与财富无关。也正是基于这一观念,他成了一位钻研派的设计爱好者,也因此对自己的一众收藏皆能娓娓道来。


红色墙壁表达房主对Jean Prouvé的敬仰,

同色系的Poul Kjærholm PK9座椅、

Poul Kjærholm PK33小圆凳

和Tabouret Métallique边桌

和Jean Prouvé Tabouret Métallique与墙壁完美相称;

另一角落中的Jean Prouvé设计的遮阳帘是一件稀有藏品,

围绕它展开的则是Jean Prouvé D80休闲椅

以及野口勇的AKARI BB3-33S落地灯。


慵懒的LC4椅是休闲角落的亮点。

靠墙摆放着Fridtjof Schliephacke设计的

经典的Schliephacke落地灯

与Jean Prouvé折叠椅。

角落中摆放着来自USM的置物架。

过去30年间,从他笑称"可能是仿品"的首件藏品到如今七八百件的规模,Mike对设计的热爱有增无减。从最初吸引他的意大利设计,到北欧半岛的极简美学,每件藏品背后都有一段独特故事,其中交织着设计历史、创作理念,以及Mike从世界各地寻获它们的心路历程。


以木质暖色调为主的阅读区,带滚轮的桌子格外亮眼。

两侧摆放着Marcel Breuer S32

与Charles & Ray Eames DCM座椅。

滚轮桌来自意大利品牌Toncelli Cucine。


书架上摆满设计书籍与有趣的装饰品,

为整个空间增添个性。

Mike对Jean Prouvé、Charles & Ray Eames、Hans J. Wegner和Poul Henningsen等知名设计师情有独钟。他们的作品在Mike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他尤其喜爱已停产的经典之作。Mike坦言:"现在买新品太容易了。即使是仍然在产的作品,我也习惯去二手市场淘旧货。相较于在商店购买新品,与古董家具的邂逅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何况二手家具更环保。"


充满流动感的开放式家居空间,

阅读区与厨房相连,

各个空间通过不同色调区分开来。



“地毯区”摆放着一些经典包豪斯风格家具:

Poul Kjærholm PK31座椅、

Joergen Gammelgaard VIP落地灯、

Marcel Breuer Laccio边桌

和Preben Fabricius & Jorgen Kastholm Bo-Ex BO-561扶手椅。

靠墙摆放着Mogens Koch书柜,

顶端有一款Poul Henningsen PH-5台灯,

右侧为一把Hans J. Wegner China座椅

和一把Poul Kjærholm PK9座椅。

两层住宅空间均打破传统住宅传统布局,开放流动的结构形成连贯的视觉与空间体验,目之所及皆是藏品,令人沉浸于Mike的设计世界。


起居室是一家人的休闲空间,其中一角摆放着

深受Mike崇敬的设计师Vincent Van Duysen

所设计的VVD休闲椅。

来自Mariano Fortuny的Fortuny壁灯亦深受Mike喜爱。

许多年前,他以极低的价格购得这件藏品。

Angelo Mangiarotti Eros咖啡桌上摆着一套来自1970年代的German BMF积木式烛台,也是一款经典之作。


大小相近的Carlo Scarpa Model 765餐椅与Percival Lafer MP-81扶手椅,呈现“纤薄与丰满”的奇妙对比。

为了区分这两个空间,Mike采用了两种对比色调:家庭区铺设黑色地板,"艺廊"区则采用白色地板。他与中国台湾知名设计公司Skillabilitydep联手打造出一间"家具艺廊"——他们保留天花板的原始结构,赋予了空间粗犷的工业质感。

整个空间内洋溢着Mike对Jean Prouvé的热爱,主要体现于Prouvé标志性的穿孔金属板元素。一面红色的圆形镂空金属墙,堪称Prouvé美学的极致化身。


Angelo Mangiarotti Eros大理石餐桌

配有不同品牌的餐椅,

Cini Boeri的Botolo、Maarten Baas的Smoke,

还有Pierre Jeanneret的Capital Complex,

创造出一种颇为有趣的动态效果。


靠墙摆放着一把René Faublée餐椅,

还有一盏Achille Castiglioni Gatto吊灯,

旁边是Mogens Koch书柜。

我们造访时,Mike刚刚完成一项复杂工程:用起重机将一扇来自法国,高2.8米、宽1.8米的Prouvé古董门吊入家中。这扇门不仅在外观上充满震撼力,亦是设计与建筑的完美融合。随着收藏规模的扩大,Mike愈发对这类极具视觉张力的独特作品感兴趣。


Mike经常在这间极简风格厨房中做手冲咖啡招待友人。

一侧摆放着Hans J. Wegner CH58吧台椅。

为了安置这件新藏品,Mike重新调整邻近家具,在家中打造全新"展览"。这位设计专家像策展人那样对待空间,每隔数月便轮换陈列品。他表示:"设计就像我的花园,身为照料植物的园丁,我很享受移动藏品、为它们寻找最佳位置的过程。这种不断的改变与调整,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对于Mike和家人来说,这个半公共空间不仅是家庭生活场所,更是社交中心。友人相聚于此,赞叹精心布置的环境,常常畅聊至深夜而不会影响孩子们休息。


别出心裁的浴室空间。

Gio Ponti的地砖搭配Gio Ponti 646餐椅,

充满视觉冲击力。

Gio Ponti 646餐椅、Florence Knoll Credenza、

Ettore Sottsass设计的Bitossi花瓶与Shiva花瓶

共同为整个空间增添鲜亮色调。

有时,这个设计精良的空间还会变为Mike妻子的瑜伽室。多年来,Mike建立起一个设计同好交流圈,其中许多人最初通过网络与他相识。他的家也逐渐成为大家探讨设计的聚集地。


卧室。

以极为简约的黑白呈现,

从视觉上与“展厅”等活动区域区分,

令人得以在沉静氛围中迅速放松下来。


随着不同阶段的需求变化,这个私人展览空间持续进化,将功能性与美学有机融合,完美诠释Mike“设计与生活本为一体”的理念。对他而言,设计不仅是收藏,更是个人生活方式的延伸,是表达并升华生活艺术的途径。


这座“设计博物馆”的窗外街景。

Mike表示他喜欢住在这里,

因为离艺术馆很近,周边绿化又好,

而且去哪儿都很方便。

Mike的收藏并非静态重复。随着对设计史的熟悉以及个人与物件关系的演变,他会散出部分藏品,形成一种新陈代谢。得益于独到的眼光和深厚的鉴赏功力,他的藏品在中国台湾设计圈内广受热捧。未来,这座“设计博物馆”也将伴随年岁更迭,注入更多见证主人故事的设计收藏。



摄影 | Maxime Galati-Fourcade

文 | 许育华 翻译 | 唐能

编辑 | 李凌云

新媒体编辑 | 冷面

排版 | 以西


在这间“设计博物馆”,哪件藏品、哪段故事最打动你?如果是你,会怎么策展自己的家?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艺中人|他的叔叔创造了孟菲斯,他用手工雕塑治愈焦虑的时代

DECO Walk|2025年濑户内海国际艺术祭:再一次,岛屿在说话




(家居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