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之战、原材料价格飙升、物流成本增高、环保督察趋严、全球化工装置集中检修等多重因素交织,让化工产品价格维持高位,整个行业迎来了难得的超级周期。
在多重因素的持续发酵下,化工行业的超级周期正呈现出更复杂的结构性特征。上游基础化工品价格持续攀升,带动产业链中下游出现明显的成本传导效应,部分中小企业因无法消化成本压力被迫减产甚至停产,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1.原材料集体涨价
4月17日,环氧丙烷指数高开高走,收盘涨5.46%,怡达股份、红宝丽、渤海化学、红墙股份等多股涨停,滨化股份、齐翔腾达涨逾7%。
此前,海外多家巨头永久停产环氧丙烷。其中,全球化工巨头科思创和利安德巴塞尔宣布永久关闭合资环氧丙烷生产装置,项目年产能约31.5万吨。伴随消息逐步发酵扩散,环氧丙烷产能缺口引发的涨价预期,国内现货环氧丙烷价格有一定增长。
还有涂料重要原材料钛白粉的涨价,也成为众多涂料企业的心头之痒——3月下旬以来,龙佰集团、中核钛白、惠云钛业、安纳达等国内主流企业发布调价函,调价幅度多为“对国内各类客户上调500元人民币/吨,对国际各类客户上调70美元/吨”。这是年内钛白粉价格的第三次上调,累计涨价幅度约8%。
4月,汉高集团宣布涨价,宣布受到原材料价格、环境保护成本和物流成本上涨的影响,其通用工业制造及维修事业部业务单元自2025年5月1日起执行价格调整。
紧接着全球有机硅巨头瓦克化学4月9日宣布:从5月1日起欧美市场乳液及乳胶粉价格最高上调5%。
结合之前各大化工巨头停产、停工、裁员等消息,涨价或许是权宜之计,以涨止跌才是根本目的。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为了抵御国涨价带来的危机,近年来,国内的涂料企业看似遇到疲软期和瓶颈期,但是也刺激了其在科技、环保、产能等多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头部企业发挥了巨大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三棵树率先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聚焦主业,经营稳健,通过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三棵树引入集成流程方法论和六级流程架构,推进关键紧急流程的重构建与优化。构建营销业务中台,深化DMP系统,上线SFA2.0,推进销售作战系统,规划引入云设计、云引流、云招商,升级客户地图,赋能营销提效能。
北新建材表示2025年将以“一利五率”为核心目标,聚焦四大方向,加速全球化进程,力争两年内体量突破百亿大关。作为北新建材涂料翼的“扛大旗者”,嘉宝莉全装修产品事业部召开年度总结暨规划会议,提出了“全屋涂装,一站解决;融合赋能,持续领先”的战略,并于近日推出嘉宝莉焕新家旧改品牌——嘉宝莉焕新家,强势进军市场规模超6万亿的旧改赛道。
展辰新材确定2025发展基调,以“向高走”统揽全局。全心全意服务商家、赋能商家,与经销商们厂商一体,相互成就。2025年,展辰集团将以“跨越、增长、突破”为指引,保障各经营单元的销量、利润和回款等关键指标达成,并落实成本管理措施。同时,展辰还将大力实施海外战略,加速青年干部和海外骨干的培育,推动全球化战略注入新活力。
巴德士在年初就推出了“2025年顶层设计”,明确表示了未来要把novacolor打造成原装进口高端艺术漆第一品牌、将巴德士、花王水漆做成中国艺术漆头部品牌,让巴德士仿石漆三年内做到行业前三。着力提质增效,做强做大做优,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稳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
由此可见,大品牌抵御风险采取的主要是增强自身实力的措施,选择提质增效而非降本增效,这也从另一个维度展现了他们的实力与对抗危机的能力。
3.中小企业的“催命符”
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涨价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道“催命符”,也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面临成本和环保新规的双重挤压,受制"双碳"目标下的严格审批,下游为应对成本压力,正加快材料替代和工艺革新。这也意味着中小企业不仅要面对成本压力,还要过工艺革新这个难关。在近期各个涂料企业排队CCC认证也体现了这个问题。
明明是最基本常规的认证,不仅成为外资涂料企业的难题,也成为中小企业的一道坎。因其不仅要对产品认证,更要检验生产环境和生产流程的合规情况。
在此“重锤”之下,中小涂料企业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一方面,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震荡,钛白粉、树脂等关键材料同比涨幅超过40%,而终端产品提价幅度普遍不足15%,利润空间被拦腰斩断;另一方面,环保技改投入呈几何级增长,VOCs治理设备动辄数百万元的投入,让年营收不足5000万元的企业不堪重负。
行业出现明显的“马太效应”: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和技术储备,通过集中采购、工艺优化消化了70%的成本涨幅;而中小企业则陷入“技改缺资金、转型缺技术、涨价缺底气”的三重困境。某地涂料协会调研显示,2023年以来已有23%的小型企业被迫关停生产线,较上年同期翻番。更严峻的是,下游客户加速推进材料替代,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环保产品需求激增,但相关技术门槛和认证周期,将多数中小企业挡在转型门外。
认证困局折射出更深层的产业升级矛盾。CCC认证要求的全流程合规,暴露出中小企业粗放管理的积弊:从原料仓混放、废气收集不全到检测记录缺失,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否决项”。某认证机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首次认证通过率不足35%,平均需要2.3次整改才能达标,每次整改意味着2-3个月的生产空窗期。这种“认证阵痛”正在加速行业洗牌,有技术储备的企业借机抢占市场份额,而跟不上的企业或将永久退出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