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后千万别吃这3种反季菜,难吃价高连菜贩子都避着

昨天去菜市场买菜,本来想做番茄炒蛋,瞅着摊位上的番茄红彤彤挺好看,一问价 5 块钱一斤 —— 比夏天贵了快两倍!买回家一炒才发现,这番茄硬得跟乒乓球似的,嚼着没点甜味,还发涩,最后整盘菜全浪费了。

后来跟常买的菜贩子李哥唠嗑,他才跟我说实话:“降温后这 3 种反季菜,我们自己都不碰,又贵又难吃,纯属花冤枉钱!”

一、反季番茄:看着红得诱人,吃着像嚼蜡

咱先说说我踩坑的反季番茄。李哥说,现在市面上的反季番茄,基本都是大棚里控温催熟的,“为了赶上市,没等自然长熟就喷催红剂,表皮看着红,里面籽还是青的,能有啥味儿?”

我想起上次买的那几个,洗干净生吃,一点番茄的酸甜味都没有,咬着还硌牙,做番茄炒蛋更糟 —— 炒了 10 分钟都没出汁,最后还得加水,吃着像嚼没味儿的土豆块。反观夏天的应季番茄,3 块钱一斤,软乎乎的,一捏能感觉到里面的汁水,生吃甜滋滋,炒鸡蛋不用加水就出沙,拌米饭能吃两大碗。

二、反季黄瓜:脆度不够还发苦,炒着炖着都难吃

除了番茄,反季黄瓜也是个 “坑”。前几天我妈买了两根反季黄瓜,想做拍黄瓜,结果洗的时候就发现不对劲 —— 表皮没应季黄瓜那种扎手的小刺,摸起来滑溜溜的,拍的时候还没使劲就断了,一点脆劲儿都没有。

最离谱的是,凉拌完吃着发苦,我妈还以为是调料放多了,后来问李哥才知道,反季黄瓜因为大棚里光照不够,温度也不稳定,容易积累 “苦味素”,“尤其是靠近瓜蒂的地方,苦得更明显,扔了可惜,吃着又难受。”

我算了笔账:反季黄瓜 4 块钱一斤,两根就花了 6 块多,结果没吃几口全扔了;夏天应季黄瓜才 1 块 5 一斤,买一大根才 2 块钱,拍黄瓜、炒鸡蛋、做汤都好吃,脆生生的,还带着黄瓜的清香味。这反季的,纯属花钱买罪受!

三、反季青椒:没辣味还软塌,炒肉都不香

最后说说反季青椒。我上周做青椒炒肉,买了几个反季青椒,看着绿油油的挺新鲜,结果切的时候就发现 —— 软乎乎的,一点都不挺实,炒的时候还特别吸油,最后吃着没点青椒的辣味,只有一股淡淡的草腥味,肉的香味都被它盖下去了。

李哥说,反季青椒大多是在大棚里 “闷” 出来的,生长周期短,“应季青椒得晒够太阳,辣味才足,口感也脆;反季的光照不够,长得快,辣味没攒够,还容易软塌,炒着炖着都没劲儿。”

我还发现,反季青椒比应季贵不少 —— 现在卖 5 块钱一斤,夏天应季的时候才 2 块钱一斤,而且应季青椒不管是炒肉、做虎皮青椒,还是腌咸菜,都好吃,辣味足还带点回甜,反季的除了颜色好看,真没啥优点。

降温后买菜小技巧:3 招避开反季 “坑”

  1. 看外观:应季菜有 “自然感”应季番茄表皮有细微的纹路,捏着有点软;反季的光溜得像打了蜡,硬邦邦。应季黄瓜带小刺,瓜蒂新鲜;反季的没刺,瓜蒂容易蔫。记着这个,一眼就能分辨。

2.问产地:优先选本地应季菜买的时候多问一句 “这是本地的吗?”,比如冬天北方的应季菜有萝卜、白菜、土豆,南方有青菜、萝卜,这些本地应季菜,不仅便宜,味道还正,比外地运过来的反季菜强多了。

3.记季节:别跟季节 “反着来”其实最简单的就是记准应季时间:番茄、黄瓜、青椒一般夏天成熟,冬天想吃,要么买冻货,要么等来年应季,别非得买反季的。冬天就吃萝卜、白菜、土豆这些应季菜,便宜又好吃,还不用踩坑。

其实跟着季节吃菜,不仅省钱,还能吃到最本真的味道 —— 冬天的萝卜炖排骨、白菜炖粉条、土豆炖牛肉,哪样不比反季菜香?下次去菜市场,记着避开这 3 种反季菜,专挑应季的买,准没错!你还踩过哪些反季菜的坑?评论区跟我唠唠呗!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