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叔用炒瓜子的锅炒咖啡爆火!咖啡圈为何越来越“土味”?

“炒花生瓜子的锅,真能炒咖啡豆?”

  最近,南京门西老巷里的刘师傅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这位开了十几年杂货店的老板,把咖啡生豆倒进炒货设备,边翻炒边用手电筒照豆子、用铲子取样,“又土又专业”的画面刷爆社交平台,让他从炒货店主变身网红“烘焙师”。

  这场“锅铲上的咖啡实验”,始于一次跨界碰撞。南京老门西的一家咖啡店主理人宋开宇常向刘师傅采购花生瓜子,闲聊时突发奇想:“这炒货设备能不能烘咖啡?”性格热情的刘师傅一口答应——“能炒的东西都能炒,花生瓜子都行,咖啡豆为啥不行?”第一次尝试就宣告成功,只是用不同豆子摸索风味花了些功夫。

  如今每周二中午,宋开宇会把咖啡机搬到老刘的店里,刘师傅现炒的豆子当场冲煮。老巷里的咖啡香混着炒货味,成了独一份的风景。顾客们坐在街头,刷着短剧、嗑着瓜子、喝着咖啡,“这是写字楼里没有的惬意,市井气的反差感太特别了”。而刘师傅的生意也跟着火了,不少人慕名来买炒咖啡豆,顺便带些水果炒货。

  刘师傅的土法烘豆并非孤例。这个秋天,一场“锅铲下的咖啡革命”正在全网蔓延,在各大视频平台上,全民参与的咖啡烘焙风潮正蔓延,铁锅、烤箱、面粉筛都能成为激发咖啡豆香气的工具。

  也有人用大火烧柴的方式炒咖啡豆,还有人直接把咖啡豆放入草木灰中“焖熟”,还有人脑洞大开“盐焗豆子”。

  面对烘焙不均的“小瑕疵”,网友们还幽默解读:“这叫自拼配,不同成熟度风味更丰富。”

  看似猎奇的操作,实则藏着咖啡诞生的“初心”。 咖啡最原始的制作就是大锅翻炒,漏勺烘焙脱胎于专业技法,吹风机烘豆原理也和热风烘焙一致。

  在世界咖啡起源地埃塞俄比亚,家庭主妇至今用平底锅炒豆、陶罐煮咖啡;中国咖啡发源地云南朱苦拉村,“大锅炒制、石磨磨粉”的技艺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如网友所言:“咖啡本就是农产品,和炒花生米没啥本质区别。”

  这场全网狂欢的背后,是咖啡消费的悄然转身。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洋教授分析说,曾经被“精品参数”“产地风味”包裹的精致饮品,如今正卸下了文化包袱。年轻人不再被动接受标准化咖啡,而是用炒菜锅、空气炸锅甚至电饭煲,主动创造属于自己的风味。

  从写字楼里的手冲到老巷中的锅炒,咖啡正在回归烟火气。 咖啡的“土味转身”其实是场消费觉醒:年轻人不再盲目追捧“精致标签”,当炒货香混着咖啡香飘出巷弄,我们忽然懂了——所谓“新奇消费”,不过是想在日常里找到一点不寻常的温暖与骄傲。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记者丨郑丽丽

  综合| 咖门

来源:江苏新闻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