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哥”们接连走红!当网红的“保质期”缩短,餐饮人开始选择“长跑”……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又火了一批摆摊的小餐饮人!

景德镇“鸡排哥”日均接待超5000名游客,直接带动当地旅游搜索量暴涨300%;河南济源“炒粉哥”的摊位前排起百米长队,一夜之间,他从默默颠勺的摊主变成全网关注的焦点……

如今,餐饮界的“造神”故事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上演,流量周期从过去“一年一爆”的慢节奏,加速至“一月多爆”的快闪模式。

面对突然一夜爆红,那些站在流量风口小餐饮人们,也淡定了不少,从手足无措到坦然面对……

鸡排哥、炒粉哥火了!

又一批餐饮小贩走上流量的风口

眼下,卷出圈已经成为一批餐饮人的新追求。

社交平台上,好利来二公子罗成、比格比萨创始人赵志强、朱光玉联合创始人李扬等亲自下场打造个人IP,主动向“红”靠拢;一些餐饮品牌官方账号也逐渐活跃在各评论区。

但除了这些自带“行业光环”的餐饮人,那些守着一口锅、一辆推车的平凡小摊,在网络浪潮之下,也意外获得了被流量“选中” 的机会。

景德镇的“鸡排哥”、河南济源的“炒粉哥”,就是这样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1、8天涨粉40万,鸡排哥一夜爆火

“鸡排哥”李俊永从1996年摆摊,如今已近30年。

过去5年,学校周边是他的“主战场”:每天清晨六点,他推着一辆三轮车、一口锅出摊,早上卖肉夹馍,中午起转卖炸鸡排,直到晚上10点收摊,一天干16 个小时。

即便是一个普通小摊,他也有自己的“规矩”:四点半不接散客、卖给学生比路人少1块钱、卖鸡排的袋子永远敞开——这份独特让他在当地小有名气。

但真正让他走红的,还是他真诚的服务和超高的情绪价值,“你可以拒绝我,但是你不能拒绝美味”“希望你给我一次为你服务的机会”等经典语录频频出圈。

短时间内,“鸡排哥”视频平台粉丝数超过94万,仅国庆8天假期就涨粉超40万,“6块钱鸡排吃出600元服务体验”的价值感,更吸引了大批顾客专程到摊打卡。

2、放弃黄金时段上门服务,炒粉哥意外出圈

河南济源“炒粉哥”的走红同样意外。

去年,尧仔炒粉搬到御驾小吃街,每天下午6点多老板“炒粉哥”准时出摊,一直营业到凌晨5点。偶尔,他也在抖音平台上分享炒粉日常,但更新频率较低,且粉丝量寥寥无几。

直到知名博主“发癫吧,后浪!”为让车祸出院的好友小米吃上心心念念的尧仔炒粉,请求老板上门制作,老板放弃黄金时段的客流,骑着电三轮载着孩子上门,老板也因这份真挚、热情引发共鸣。

截至目前,该视频收获超420万点赞,近100万转发。视频发布后,有顾客让老板“好好休息,有一场硬仗要打”,老板直言“我感觉没那么夸张”。话音刚落不足24小时,摊位前就已排起长队,甚至有人专门坐9小时车前来。

而在社交平台上,他的账号也在几天内涨粉上万。

走红逻辑变了:

出圈不仅仅靠好吃便宜,爆火进入“快闪”模式

流量时代,餐饮行业从来不缺“网红”:

2020年,因容貌酷似周杰伦,河北煎饼摊主“粥饼伦”在网络走红;

2023年,“鹅腿阿姨”被清华、北大、人大学子捧红,成为全网关注的“顶流”;

2025年,“鸡排哥”“炒粉哥”先后走向爆火,在各地掀起新一轮打卡热潮……

然而,在此起彼伏的流量浪潮中,餐饮走红的底层逻辑也正悄然改变。

1、走红逻辑转向,从“量大实惠”到“情绪价值”

过去的餐饮网红,大多贴着“实惠”“良心”的标签。

河南“拉面哥”因为3元一碗拉面,连续15年不涨价一夜爆火;武汉“糖水爷爷”凭借一两元低价与免费续杯糖水打动人心,意外走红;南京阿姨也因10元手冲咖啡里放三条咖啡被赞性价比之王,吸引人排队打卡……他们无一例外满足了公众对“物美价廉”的传统期间。

而如今,新一代餐饮网红的爆火逻辑已经悄然转向,从产品本身,跃升至“情绪价值”。

鸡排哥卖的不仅是鸡排,更是“6块钱吃出600元服务体验”的情绪溢价;炒粉哥打动人的不全是炒粉,而是“宁愿放弃生意也要上门服务”的热心与真诚;“军火烧饼”之所以能够出圈,靠的是给小学生带来快乐的创意造型……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情绪已成为最畅销的“商品”。 谁能制造共鸣、创造快乐、抚慰焦虑,谁就拥有在流量赛道上被优先看见的机会。

2、迭代加速,网红周期已缩短至3个月

“在未来,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

安迪·沃霍尔在上世纪的预言,正在短视频时代被反复验证。

最近几年,从“粥饼伦”到“鸡排哥”,从“拉面哥”到“炒粉哥”,越来越多默默无闻的餐饮人接连走红。

但随着算法持续迭代,尤其是平台流量分配机制去中心化的背景下,网红生命周期正被急剧压缩从过去能维持数年的热度,到现在多数仅3个月左右。

餐饮行业也不例外。2020年走红的“粥饼伦”,断断续续活跃5年,热度才逐渐降温;而后来的“鹅腿阿姨”、“糖葫芦大叔”、“糖水爷爷”等人,走红不到一个月就迅速回归平静……长尾效应,正在失效。

与此同时,“流量造神”的速度也在持续加快。炒粉哥的摊位前一天还门可罗雀,第二天就因为一条短视频爆火,开始大排长龙;景德镇“鸡排哥”在流量的助力下,更是一夜涨粉数万,成为新晋“摊王”。

最关键的是,网红的“稀缺性”也被打破。过去被流量选中的幸运儿凤毛麟角,如今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网红”涌现,甚至一个月内同时两位“顶流”。

可见,流量正从偶然的机遇,变成频繁的“轮回”。

一夜爆红的餐饮人心态也变了:

从 “慌着接流量” 到 “稳住守本心”

当流量如潮水般涌向街边小摊,这届餐饮人却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冷静与成熟。他们不再被流量裹挟,而是在爆火中展现出难得的清醒与克制,稳稳地守住那口锅。

1、流量来了,但他们不再“慌”了

面对流量带来的“泼天富贵”,曾经的餐饮网红往往难掩焦虑。

“鹅腿阿姨”一夜爆红后,当聚光灯包围、流量激增,她一度因压力过大停业,坦言“人流量太大,我这两天都不敢干了”;“拉面哥”更显局促,面对被围得水泄不通,客人不敢来的摊子,他也只能无奈表示“有家不敢回,不愿被过度干扰”。

但更多是选择上的焦虑,面对外界抛出的橄榄枝,几乎所有餐饮人都面临“是否放弃主业”的抉择:“拉面哥”在走红后选择放弃主业,签约 MCN 直播带;“粥饼伦”也在刚红的时候,以月薪3000元的价格与一家MCN合作带货,但最后因“看不懂带货合同,也不清楚如何去做”干了一个月后便火速退出,从此回归本行,只想“踏踏实实的卖饼”。

而如今,面多同样的机遇,新一代餐饮人却显得格外“淡定”。

炒粉哥在爆红后选择“每日限号100份”,用主动限流来保证出品质量;鸡排哥也坦言没有流量撤退压力,不断强调“现在的工作就是我的本质工作,‘鸡排哥’就是卖鸡排的”,坚定回归学生客群。

这不是保守,而是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流量洗礼后,餐饮人形成的集体智慧。他们不再将爆红视为命运的转折,而是将其看作一段插曲。在短期热度与长期经营之间,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2、机会可以捧红你,但不能养活你

董宇辉在谈到走红时曾说过:“能力决定下限,机会决定上限。”

这句话,在餐饮网红身上得到了印证。

从“鸡排哥”因坚守、极致服务的品质出圈,到“炒粉哥”因真诚圈粉,他们都因为情绪价值获得了一夜曝光的机会,但不可忽视的是,情绪价值只是打开爆火的“流量之门”,它让你拥有了被看见的机会,而当流量退去,产品与经营的能力,才是真正划定你能走多远的地平线。

如今,“拉面哥”粉丝数量已下跌40多万,且带货销量遇冷,每日仅卖出几十单产品;反观“鸡排哥”“炒粉哥”,他们始终将自己的主业放在自身擅长的事上,并未寄托一夜爆红,反而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在稳定经营中一步一步改善自己的生活。

这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映照出他们对自身“能力半径”的清醒认知,重要的不是抓住每一个机会,而是认清哪些机会真正属于自己。

情绪价值也许能引来好奇的目光,但只有扎实的产品、稳定的出品和清晰的经营逻辑,才能将这份好奇转化为持久的信任。

顾客会为一时的热闹驻足,却只会为恒久的品质回头。

这一代餐饮人已然明白,流量是面镜子,既照亮优势,也暴露短板。唯有在喧嚣中认清自己的“能力半径”,回归商业的本质,才能在网红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坐标。

职业餐饮网总结:

短视频时代,餐饮网红的逻辑已经被彻底改变,流量周期不断加快、情绪价值先于产品当道。

然而,在这变幻莫测的浪潮中,越来越多餐饮人开始意识到,爆红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如何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在诱惑中坚守本心,才是“鸡排哥”们教会我们的事。

流量只是一阵风,能让你站稳的,永远是你脚下的那口锅。

来源:职业餐饮网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