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是身体的“基础建材”——肌肉生长、免疫防御、肠胃修复,甚至头发指甲的健康,都离不开它。长期摄入不足,身体会悄悄发出“警报”,我们得学会识别这些信号,用科学方法补充蛋白质。
提重物费劲、爬几层楼梯就气喘?这是肌肉在“喊饿”。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长期不够,肌肉纤维会慢慢萎缩,力量和耐力下降——就像盖房子少了砖,“房子”变单薄,日常活动如拎菜、爬楼都变吃力,运动一会儿就累得慌。
蛋白质是免疫细胞(如白细胞)和抗体的“原料”。吃不够的话,免疫细胞没法正常“工作”,抗体也不足,容易反复得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支气管炎),而且病程比别人长。比如别人感冒3天恢复,你可能要拖一周,这就是免疫力减弱的信号。
肠胃黏膜细胞更新快,需要蛋白质“补给”。如果不够,黏膜会“受损”,出现没胃口、腹胀、拉肚子;肠道的“屏障功能”也会减弱——就像“守门人”偷懒,该吸收的营养吸不了,不该进的有害物质容易钻进去,形成“吃不好→吸收更差”的恶性循环。
头发干枯易断、指甲一掰就裂、皮肤松垮没弹性?这些都是蛋白质缺乏的信号:头发的角蛋白、皮肤的胶原蛋白,都需要蛋白质合成。长期不够,角蛋白和胶原蛋白“减产”,头发变干易掉,指甲变脆,皮肤失去弹性。
补蛋白质要“够量”“均衡”:
如果有持续性肌肉酸痛、1个月内感冒2次以上、小伤口1周没结痂、手脚水肿,说明蛋白质缺乏可能严重,要去医院或营养机构做评估。医生会用血液检测(查白蛋白)、体成分分析(测肌肉量),制定个性化方案——比如调整饮食,或在指导下用补充剂。
蛋白质是身体的“基石”,但补对了才有用。读懂身体的“警报”,好好吃饭、合理搭配,让蛋白质真正成为身体的“助力”,而不是负担。
责任声明:本文仅为健康科普,内容不构成用药或医疗指南,建议出现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