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少吃鸡鸭肉,多吃3肉!补足营养、润燥益气,安稳度秋天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一场秋雨过后,气温降了不少,卖羊肉的摊位前渐渐排起了长队。这是立秋后,最明显的饮食信号。

老辈人常说,“秋食宜温,忌凉忌燥”,鸭肉性寒、鸡肉偏燥,立秋后吃多了,容易引发肠胃不适或上火。

不如把餐桌换成羊肉、牛肉和鲈鱼,这三种肉不仅营养丰富,还能润燥益气,用家常做法,就能做出,适合季节交替的暖胃菜。

1.【胡萝卜炖羊排】

立秋后的“暖心第一菜”。初秋昼夜温差大,容易着凉,羊肉性温,能温补气血、驱寒暖身;胡萝卜不仅能去除羊肉的腥膻味,还能补充维生素,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

制作步骤:

1.把羊排切成段,用清水泡1小时去血水。

2.焯水时加一勺料酒去腥,捞出后和胡萝卜块、姜片、葱段一起放进电压力锅。

3.加没过食材的热水,选“炖肉”模式,40分钟就能出锅。

炖好的羊排,汤呈奶白色,撒点葱花,喝一口暖到胃里,羊排轻轻一撕就烂。

胡萝卜甜丝丝的,连不爱吃羊肉的,都能喝两碗。立秋后,每周炖一次,整个秋天,都不容易感冒。

2.【辣椒炒牛肉丝】

立秋后,很多人会有“秋乏”,浑身没力气、没胃口,牛肉富含蛋白质和铁元素,能快速补充能量,改善疲倦感;搭配青椒或小米辣,既能刺激味蕾,又不会像夏天吃辣那样燥热。

制作步骤:

1.把牛里脊切成细条,用生抽、料酒、少许食用油抓匀腌制,这样炒出来的牛肉更嫩滑。

2.青椒切丝后,先下锅,炒至断生盛出,再炒牛肉丝。

3.等牛肉变色后,加一勺豆瓣酱,炒出红油,最后倒入青椒丝,翻炒均匀,出锅装盘即可!

这道菜红绿相间,香气十足,配粥、配米饭都合适。我妈立秋后,总说没胃口,自从每天中午吃这道菜,连粥都能多喝一碗,精神头也足了。

3.【香煎鲈鱼块】

鲈鱼肉质细嫩,容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立秋后,吃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给肠胃,增加负担,特别适合老人和孩子。香煎的做法简单,还能锁住鱼肉的水分,外香里嫩。

制作步骤:

1.处理鲈鱼时,把鱼肉切成大块,用盐、白胡椒粉、少许姜片腌制15分钟。

2.煎之前,用厨房纸吸干水分,裹一层薄面粉,这样煎的时候,不容易破皮。

3.平底锅放少许油,中小火煎至,两面金黄,最后挤点柠檬汁,去腥增香。

我家孩子,每次吃这道菜,都不用喂,自己拿着勺子挖着吃,说“鱼块像小饼干一样香”。立秋后孩子容易挑食,用这道菜补充营养,再合适不过。

立秋后的饮食调整,不用追求山珍海味,把羊肉、牛肉、鲈鱼这三种普通食材做好,就能补足营养、应对秋燥。

其实顺应时节吃饭,就是最朴素的养生之道,一碗热汤、一盘香煎鱼,就能让人,安稳度过季节交替。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