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月饼“大变样” 健康低糖还带冻梨味儿

本文转自:辽沈晚报

中秋临近 记者带你一探沈阳月饼市场新动态

今年月饼“大变样” 健康低糖还带冻梨味儿

超市里的低糖等多种口味月饼十分畅销。本报记者 王迪 摄

中秋将至,沈阳月饼市场迎来销售旺季。2025年,沈阳月饼市场呈现出怎样一番景象?哪些月饼更受消费者青睐?本报记者走访沈阳市内商超等主流卖场发现,从传统商超到线上直播间,从经典五仁到跨界新口味,月饼这一承载团圆寓意的节令食品,正经历包装“瘦身”、口味创新、凸显本地特色、销售渠道变革的多重转型。

低糖无糖成主流

精准狙击健康需求

日前,记者在长江街北行一家商超看到,月饼已占据食品区核心位置,不少市民正在精心挑选。月饼种类丰富多样,从传统五仁、蛋黄、豆沙,到黑松露坚果、榴莲芝士等创新口味应有尽有。其中,一款“无蔗糖轻甜月饼礼盒”被摆放在显眼处。销售人员介绍:“这款礼盒采用代糖和杂粮粉,糖分比传统月饼降低60%,特别受中老年顾客和控糖人群欢迎。”据悉,今年该商超低糖月饼销量同比增长超80%,“低糖蛋黄莲蓉”“木糖醇豆沙”等经典口味改良款占比超四成。

正在挑选月饼的市民张女士说:“这种少糖月饼正适合我家孩子吃,他刚到换牙年龄,又爱吃糕点,低糖月饼吃着更放心。”

近日,京东超市发布的《京东月饼品类2025年趋势洞察报告》显示,73%的受访消费者明确关注“成分健康”,低糖、无添加类产品购买量显著增长,成分健康已成为影响月饼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

9月19日15时50分许,记者来到中街某超市,这里的低糖月饼礼盒也十分畅销。正在选购的市民欧先生表示:“我父母都有血糖问题,但他们很传统,中秋节一定要吃月饼。现在有低糖、无蔗糖月饼,既能满足节日习俗,又不用担心健康问题,真是两全其美。”

面对消费者健康需求的提升,月饼生产企业积极创新。一家品牌厂商今年一口气推出6款低糖月饼,包括低糖流心奶黄月饼、低糖豆沙松子陈皮月饼等。另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月饼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预测,到2030年,低糖/无糖月饼占比将超40%,添加益生菌、膳食纤维的功能性产品占比达25%。可见,月饼市场的健康化转型已成现实趋势。

冻梨月饼横空出世

地域文化赋能创新

除健康改良外,今年,沈阳月饼市场还刮起“东北地域风”,不少商家将本地特色融入月饼创新。其中,“冻梨月饼”最为引人注目——将东北人冬天喜爱的冻梨入馅,创造出独特风味。这款融合东北传统冻梨风味的月饼迅速成为消费者新宠。

在沈阳中街盛京红点心局,不少人专程前来购买冻梨月饼。外地游客汪女士说:“以前吃的月饼都是莲蓉、五仁等传统馅,这次来沈阳旅游,发现有冻梨味月饼,感觉很新鲜,充满东北特色,想尝尝。”销售人员表示:“冻梨是东北人冬天的共同记忆,做成月饼既是创新,也是怀旧。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很喜欢这种味道。”

事实上,冻梨月饼走红并非个例。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挖掘本地特色食材与月饼结合的新可能,地域特色月饼不断涌现。例如,北京一厂商推出“京韵中轴”中秋礼盒,礼盒上方绘有圆月,月光下映照出永定门、钟鼓楼等中轴线地标建筑的秋日美景;在沈阳一家商超,记者还看到了外地风味的月饼。

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传统食品的创新,既满足了人们尝鲜的好奇心,也成为传播地方美食文化的新载体,反映出消费者对传统节日食品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的日益重视。随着消费升级和文化自信增强,融合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的食品创新或将成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

月饼小规格

零食化、轻量化包装成标配

记者走访发现,今年沈阳月饼市场另一个显著变化是产品规格多样化。传统150克以上的大月饼仍有市场,但80克甚至50克以下的小规格月饼明显增多。这些月饼单个重量更小、口味更丰富,方便即拿即食,打破了月饼的节令消费边界。

大润发super生活超市(青年大街店)月饼销售员说:“小尺寸月饼可一次品尝多种口味,更符合现代年轻消费者需求。”自2022年国家发布遏制“天价”月饼的规定后,月饼礼盒价格和包装受到严格规范。今年,售价超过500元的月饼礼盒几乎绝迹,市场主流礼盒价格集中在90元至300元之间。记者走访多家商超发现,平价月饼礼盒与常规价格礼盒占据月饼专区货架大部分,散装月饼与小规格月饼货架前客流量较大。

此外,轻量化设计成为月饼包装标配。以往厚重、繁琐的包装难觅踪影,许多月饼礼盒仅用纸盒简单包装,内部用塑料托固定月饼,摒弃多层纸盒嵌套、复杂内衬设计,既减轻重量又降低成本。如冻梨月饼礼盒,仅用一层硬纸板作为外包装,表面以烫金工艺印刻简约月亮图案,内部用可降解纸托固定月饼,简约而不简单。正在超市选购月饼的市民王阿姨说:“以前礼盒拆开全是废纸盒,今年包装拆完能直接当收纳盒用,不占地方还环保。”除了结构简化外,部分品牌还推出4枚装、6枚装小礼盒,适配三口之家消费需求,避免过度包装。

直播卖月饼火爆

一定小心低价宣传

今年月饼线上销售成绩同样亮眼。各大直播平台纷纷抢占月饼市场,不少商家打出“全网最低价”吸引消费者。其中,某头部主播推销一款标价198元的月饼礼盒时,声称“直降300元”“厂家亏本清仓”。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同款产品在传统渠道日常售价仅为218元,所谓“骨折价”实际仅便宜20元。

还有一些直播间的“骨折价”月饼,是通过简化包装降低成本、减少馅料中贵重原料比例以及采用渠道专供型号等方法压榨供应商利润空间,部分直播间专供产品还存在明显减配降质现象。市民王先生气愤地说:“在某直播间购买的‘特供’月饼,配料表与商场同类产品相比,坚果含量明显减少,还多了一些添加剂。”

为此,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提示:购买月饼时,需保存好发票、收据、支付凭证等购物证据,还可对聊天记录、快递单号等进行截图保存。当自身权益遭受侵害时,应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拨打12345热线维护合法权益。

实习生 陈卓 布阿依谢姆 刘思思 本报记者 赫巍利 王迪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