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五仁月饼

本文转自:漯河日报

资料图片

■连 杰 白 冰

中秋佳节将至,月饼市场逐渐升温。流心的、冰皮的、奶黄的、椰蓉的……新口味层出不穷。可无论花样如何翻新,人们心里始终惦记着那一块老式五仁月饼,惦记着那一口藏在记忆深处的香酥味道。

在众多流派的月饼中,若要寻一味承载中原风骨、凝结时光滋味的传统手工点心,老式五仁月饼无疑是那一抹最质朴也最动人的亮色。这块金黄饱满的月饼,其渊源可追溯至盛唐的“胡饼”,经千年流转,在明清时期于中原大地落地生根,演化出独具风味的京式提浆工艺。

走进漯河的老字号糕点铺,如南街村糕点店,仍能窥见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传承而来的秘方痕迹。那是一代代匠人用双手与火候写就的食谱:饼皮不用常见的转化糖浆,而是以麦芽糖浆或玉米糖浆调和,经提浆工艺反复搅拌,形成微韧而不硬的质地;外皮经烘烤后酥而不散,轻轻一碰,便簌簌落下细密的碎屑——那声音是记忆里最真实的老味道。内馅则是这块月饼的灵魂:核桃仁、杏仁、花生仁、瓜子仁和芝麻仁缺一不可,全凭手工敲碎、混合,保留着粗粝的颗粒感,嚼之满口生香。青红丝、冬瓜糖、冰糖粒点缀其间,色泽诱人,甜润中带着一丝清凉,是20世纪80年代家家户户中秋节桌上不可或缺的怀旧符号。那一口扎实的咀嚼感是机器压不出的温情,是流水线复制不了的烟火气。

如今,像“卢师傅”“豫膳坊”这样的本省品牌,在坚守古法的同时也悄然注入现代元素——增加南瓜籽、葵花籽等坚果种类,加入糖桂花提香,既丰富了口感层次,也让营养更为均衡,更以礼盒形式传承着节日的仪式感。“南街村”推出的传统改良五仁月饼,在保留手工精髓的基础上减糖降甜,兼顾现代人的健康需求,成功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美食责编:拓荒牛 )
2025年10月01日 15:37[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