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状元饼”勾住回头客

本文转自:海西晨报

中秋“状元饼”勾住回头客

同安福尔安食品厂近30年坚持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留住纯正古早味

▲该店的糕点保持古早风味。
◀陈亚森(中)与工人们一起制作手工馅饼。

    晨报记者 曾雅欣

    中秋佳节临近,同安区大同街道东山路飘来熟悉的甜香。早晨7点,同安福尔安食品厂(以下简称“福尔安食品”)负责人陈亚森已经和工人们忙活开来,准备制作当天的各式“茶配”糕点及传统月饼。

    工坊里,和面、擀皮、包馅、点缀图案……工人们动作十分熟练。陈亚森手持面皮,在虎口处旋拧成褶,拇指与食指轻巧捏合,不过几秒,绵密的绿豆沙馅便被包裹进薄韧的饼皮中。“年轻时我的手更快,一分钟能包12个。”他笑着说。

    8点半,新鲜出炉的小蛋糕、马蹄酥、绿豆馅饼、木梳包便摆满货架,香气四溢。

    作坊模式留住古早口味

    福尔安食品创立于1997年,陈亚森则已有40余年的糕饼制作经验。“我十几岁就入行,后来在原同安食品厂工作。”陈亚森告诉记者,如今,当年共事的老师傅们还会不时前来帮忙。大家忙完早上的活儿,便在店门口支起小桌板,搬来小板凳,沏一壶茶,配上几块刚出炉的饼,聊聊近况,拉拉家常。这不仅仅是街巷日常的“烟火气”,也是几十年手艺的传承与情谊的延续。

    这家经营近30年的店铺,至今仍保留着“前店后厂”的作坊模式,从包装风格到工艺、口味,都和老同安人童年记忆保持一致。“就爱吃这一口地道的古早味。”前来买饼的东山社区居民郭女士说,附近街坊都是吃这家店的馅饼长大的,他们的饼配料很干净,让人很放心。每逢中秋节,大家都会来这里订“状元饼”。

    “我们一直坚持真材实料,因为味道纯正,大多数顾客都是本地人,而且回头客特别多。”陈亚森说起一件趣事。之前,有一位顾客特意给他打电话,询问小蛋糕是用哪些原料制作的。他接电话时心里“咯噔”了一下,以为是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结果,对方解释,是家里小孩吃了半袋小蛋糕,还吵着要吃。

    中秋临近“会饼”热销

    平日,这家小店一天能卖四五十盒馅饼;到了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销量能翻四五倍;每年中高考期间,寓意着“金榜题名”的“状元饼”销量也十分可观。

    陈亚森介绍,“状元饼”目前有绿豆沙、咸蛋黄口味。其中,“六黄状元”直径约22厘米,足足有2斤重;还有一款直径约40厘米的“状元饼”是定制款,制作耗时约2小时,需要客人提前预订。

    闽南素有中秋博饼的习俗,博饼最早博的就是饼,奖品是大小、分量不同的月饼,最终,拔得头筹的人就会获得最大的“状元饼”,寓意“博得好彩头”。陈亚森说,福尔安食品推出了“会饼”礼盒,其中包括状元一枚、对堂两枚、三红四枚、四进八枚,一秀和二举则是若干曲奇饼干。不少顾客来店里买饼时,笑着打趣道:“来领状元回家咯!”

    线上销售拓宽销路

    如今,除了到店购买之外,市民还可以通过抖音、微信等网络平台订购福尔安食品的饼。陈亚森告诉记者,线上销售渠道开通当天,就有近百单销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2024年度福建省“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名单公布,厦门市共有104家个体工商户上榜,福尔安食品名列其中。

    虽然这家小店门庭若市,顾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然而,在红火生意的背后,陈亚森也有深深的忧虑——这门传统手工技艺正面临无人传承的困境。他感慨道:“毕竟做这行太辛苦了,早出晚归是家常便饭,就连过年的时候,我们也会营业。希望以后能有人愿意学,将这门手艺传下去。”

    本组图片  记者 曾雅欣 摄


(美食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9月30日 16:08[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