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患者有救了!研究发现:经常吃这3种食物,肌酐很难升高

肾脏在身体里的作用,很多人平时根本没有太在意,它每天都在努力帮忙过滤代谢废物,把多余的水分和毒素排出去,其中一个关键指标就是肌酐水平。

正常情况下,肌酐会维持在比较稳定的范围,可一旦升高,就说明肾功能已经受到损伤。对肾病患者来说,肌酐升高几乎成了心里的紧箍咒,很多人一拿到化验单,第一眼就是先盯着肌酐值。

但让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合理的饮食确实能帮忙稳定病情,甚至延缓肌酐的上升速度。

近期在一些临床观察中,有三类食物被反复提到,对肾病患者有很大益处,如果经常吃,往往能给肾脏提供保护。

首先说到的就是高优质蛋白食物。很多人一听到蛋白质就害怕,觉得蛋白质会增加肾脏负担,所以干脆不敢吃肉、不敢吃蛋。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对。

肾病患者确实要控制蛋白质的总量,但更重要的是选择优质蛋白,因为它们的氨基酸构成更合理,利用率更高,产生的废物更少。

原因就在于,优质蛋白既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又不会制造过多代谢负担。

在临床随访中,规律摄入优质蛋白的患者,半年到一年内肌酐变化明显小于完全忌口或随意进食的人。

换句话说,关键不在于“吃不吃”,而在于“吃什么”。医生经常建议,每天可以吃一个鸡蛋的蛋清,加上一小份鱼肉,既保证了营养,也对肾脏友好。

其次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很多人可能没想到,蔬菜、水果、全谷类这些和肾脏有很大关系。

肾功能减退后,身体排毒能力下降,血液中的一些废物更容易积聚。而膳食纤维能帮助肠道把一部分毒素排出去,减轻肾脏压力。

比如豆类、燕麦、苹果、胡萝卜,这些食物里的可溶性纤维能和毒素结合,减少它们被肾脏过滤的负担。

有数据统计,膳食纤维摄入量高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往往更稳定。而且纤维还能改善肠道菌群,促进代谢,减少炎症,这对肾病患者来说意义很大。

殊不知,很多人得了肾病之后,饮食变得特别单调,总担心吃了蔬菜水果会升钾升磷,其实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低钾的蔬果,不仅不会伤害,反而是保护。

像冬瓜、黄瓜、苹果、梨子,就是相对安全的选择。总的来说,纤维的存在就像是帮肾脏分担了一部分压力,坚持下去,肌酐自然不容易升高。

第三类值得强调的就是含有抗氧化成分的食物。肾脏在代谢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自由基的损伤,而氧化应激正是肾脏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如果能经常补充一些抗氧化的食物,比如蓝莓、草莓、紫甘蓝,还有绿茶里的多酚,都能起到减少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和肾小球的作用。

近来有研究报道,长期摄入富含抗氧化物的饮食,可以降低慢性肾病患者的炎症指标,比如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

这种效果并不是立刻见效,但半年到一年后,就能在血液化验里体现出来。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些食物只是普通水果蔬菜,但实际上它们的微量成分发挥了很大作用。

抗氧化食物不光对肾脏好,对心血管也有好处,而肾病和心脏病往往是并行的,双重保护自然更有意义。

在笔者看来,肾病患者面对肌酐升高,最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完全忌口,什么都不敢吃,结果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要么心存侥幸,照旧大鱼大肉,结果病情加速恶化。

其实饮食管理的核心不在于“少”,而在于“对”。优质蛋白、膳食纤维、抗氧化成分,这三类食物就是“对”的代表。

它们不但能帮助身体维持营养,还能减轻肾脏负担,延缓肌酐升高的速度。

当然,这里还要强调一点,肾病患者个体差异很大,不同阶段需要的饮食结构不同,比如肾功能严重下降的人要特别注意钾和磷的控制,就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单纯靠自己摸索,很容易出错。

另外,除了饮食,生活习惯也很关键。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长期熬夜,控制血压和血糖,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肾脏的稳定性。

医生们常说,肾脏是沉默的器官,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很严重,所以日常管理要比治疗更重要。

有些患者坚持饮食管理加生活习惯调整,几年下来肌酐几乎没怎么升,生活质量也保持得很好;而另一些人没有重视,几个月肌酐就蹭蹭往上走。差别就在这里。

总而言之,肾病虽然可怕,但并非毫无办法。研究证实,合理饮食能够让肌酐更难升高,其中优质蛋白、富含纤维的食物以及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对肾脏都有切实的保护作用。

关键是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愿每一个肾病患者都能在日常饮食里学会取舍,给肾脏减轻一点负担,让它多陪伴自己一些年。毕竟,健康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每一顿饭、每一个选择积累出来的结果。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