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的早期识别需要系统观察。人体能量不够时,会先保证心脏、大脑这些重要器官的运作,所以轻度营养不良的表现往往不明显,得通过五个关键指标综合判断才能发现潜在风险。
大脑对能量特别敏感。当营养吃不够时,大脑会降低基础代谢来维持基本功能,表现为注意力难集中、情绪波动大或者反应变慢——就像手机的“省电模式”,表面看着正常,其实功能已经受影响了。如果这些情况持续超过两周,得留意。
看体重得结合两方面:一是和同年龄同性别孩子比(可以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图),二是自己连续3个月以上的体重变化。如果体重比平均值低15%,可能营养储备不够;要是持续下降到25%,说明能量严重缺乏了。还要注意,体重不增长往往比明显下降更早出现,建议每季度测一次体重记下来。
皮下脂肪厚度能反映身体的能量储备,常用的测量部位是上臂后侧的三头肌皮褶和肚脐旁边的皮褶。专业测量得用校准过的皮脂厚度计,每个部位测3次取平均。孩子腹壁皮褶厚度正常是0.4到0.8厘米,低于0.4厘米提示脂肪不够。脂肪消耗是“从外向内”的,四肢的脂肪减少往往比躯干早。
皮肤的保护功能和营养好不好关系很大。缺蛋白质或者能量不够,会让皮肤表层的水分减少,变得干燥、掉皮。捏一下皮肤,如果回弹时间超过3秒,可能是胶原蛋白合成不够。还要注意,维生素缺乏会有特定的皮肤变化——比如缺维生素A会导致毛囊角质异常。
对孩子来说,身高增长的速度比当前身高多少更重要。健康孩子一年应该长5-7厘米,如果连续两年每年长不到4厘米,得小心营养不良。骨龄检测加上身高曲线,可以看看生长潜力,轻度营养不良导致的长得慢,改善营养后通常能恢复。建议每半年测一次身高,画出生长曲线图。
要强调的是,单一指标异常不能确诊营养不良。可以用MUST这样的标准化营养风险评估表,结合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血液检查综合判断。如果有两项以上指标异常,要及时去正规医院营养科做膳食分析和代谢评估,制定科学的干预方案。营养不良的诊断得由专业医生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结果综合判定。
责任声明:本文仅为健康科普,内容不构成用药或医疗指南,建议出现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