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朋友面对水果总有些“甜蜜的烦恼”,既想解馋又怕血糖坐过山车。其实水果不是洪水猛兽,关键要懂得挑选和搭配。那些被误解的“升糖大户”,可能正悄悄藏在你的果盘里。
1、甜度≠升糖指数
西瓜尝起来甜,但GI值只有72;而没啥甜味的火龙果GI值却高达85。判断水果对血糖的影响,要看血糖生成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两个指标。
2、榨汁等于“糖水炸.弹”
三个橙子榨成汁相当于直接喝下48克糖,却丢掉了宝贵的膳食纤维。即便是低GI水果,榨汁后升糖速度也会快2-3倍。
3、饭后吃水果是“补刀”
正餐后血糖本就处于上升期,此时再吃水果如同火上浇油。建议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每次控制在100-150克。
1、荔枝:甜蜜陷阱
“一颗荔枝三把火”不只是说说,含糖量高达17%不说,还可能引发“荔枝病”。每天最好不超过5颗,切忌空腹食用。
2、榴莲:热量核弹
每100克含糖23克,热量高达147大卡。吃一瓣榴莲相当于扒了两碗米饭,血糖血压双高的朋友尤其要节制。
3、香蕉:能量炸.弹
成熟度越高GI值越高,过熟的香蕉GI值可达70。选择带青皮的香蕉,搭配坚果食用能延缓升糖速度。
4、红枣:浓缩糖丸
晒干后的红枣含糖量超过60%,5颗红枣就相当于一小碗米饭。煮粥时放两颗调味即可,千万别当零食一把把吃。
5、葡萄:糖分集合体
无籽葡萄含糖量往往更高,15颗葡萄就含有15克糖。建议选择带籽品种,连皮带籽慢慢嚼,每天不超过10颗。
1、时机比种类更重要
监测显示: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吃水果,血糖波动比餐后吃小40%。合并用药的患者,要注意水果与降糖药的间隔时间。
2、搭配是门学问
将水果与希腊酸奶、坚果搭配食用,蛋白质和脂肪能延缓糖分吸收。比如苹果配花生酱,就是经典的控糖组合。
3、品种要会挑
优先选择莓类、柑橘类等低GI水果。像草莓GI值仅40,蓝莓富含花青素,柚子含有类似胰岛素的成分,都是优质选择。
4、分量要严格
用拳头作为量具:浆果类不超过一个拳头,苹果梨子等半个拳头,高糖水果则控制在四分之一个拳头大小。
记住没有绝对禁止的水果,只有不会搭配的吃法。建议糖友们准备个血糖仪,吃新水果前后各测一次,找到适合自己的“水果清单”。当季的柚子、猕猴桃正当时,不妨从这些低GI水果开始尝试。控糖路上,我们既要科学严谨,也要学会享受食物带来的愉悦。
温馨提示:内容中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构成用药指南,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