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发期来临!医生:少吃玉米喝豆浆,可以常吃这3种根茎类

一到秋冬,来医院看血糖控制不好的人明显变多,医生都说这段时间是糖尿病高发期。天冷了,大家不爱动,吃的却越来越油腻,热量也高,加上过节老聚餐,血糖就蹭蹭往上涨。

很多人觉得吃点粗粮、喝点豆浆挺健康,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有些食物其实没那么好。

像玉米、豆浆,看着健康,可能悄悄地就让血糖升高了。

倒是有些根茎类的食物,平时可以多吃点。

先说说为什么玉米和豆浆不一定适合血糖高的人。

玉米是粗粮没错,也有膳食纤维,但它升糖指数不低。

特别是煮得软烂的玉米,消化快,吃进去血糖容易升得快。

有些人爱把玉米当饭吃,大口啃,一根下去,等于吃了好几勺米饭。

豆浆也一样,豆子营养是好,但很多人喝豆浆爱放糖,一杯下去不少糖分。

而且,豆浆的蛋白质可以,但不能当饭吃,喝多了肾脏受不了。

特别是已经有糖尿病,肾功能也不好的人,更得注意。

我觉得,真正适合糖尿病人,或者血糖不稳的老人吃的,是那些升糖慢、纤维多,又能填饱肚子的食物。

根茎类就挺好。

比如红薯,就是个好选择。

红薯里的膳食纤维多,能让糖吸收慢点,血糖升得慢。

而且,红薯还有维生素C、钾,对心血管也好。

重要的是,红薯吃着甜,但跟白糖不一样,它是天然的糖,有纤维管着,不会让血糖猛升。

有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要是每天用红薯代替一部分米饭,三个月后血糖比光吃米饭的人稳多了。

芋头也值得推荐。

很多老人觉得芋头就是软糯,但没注意到它对血糖控制也有好处。

芋头里有种叫抗性淀粉的东西,在身体里消化慢,不会一下子让血糖冲高。

而且,芋头有钾和镁,能帮忙调血压,对很多有“三高”的人特好。

吃芋头要蒸或者煮,别放太多糖和油,才能发挥它的好处。

医生建议,一周吃两三次芋头,代替一部分米饭,能让饭菜多样化,也能让血糖更稳。

还有莲藕,也是个好东西,但容易被忽略。

新鲜莲藕里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多酚,对肠道和血管都好。

特别是老年人,很多都有便秘,莲藕的纤维正好能缓解。

而且,莲藕升糖慢,不会让血糖忽高忽低。

更棒的是,莲藕里还有植物多酚和单宁,能抗氧化,保护血管。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一周吃两三次莲藕,血脂和血糖波动都比不吃的人好。

知道这些根茎类食物好,但很多人吃法不对。

有些老人喜欢用很多油炒红薯干,或者用糖煮莲藕,这样营养没了,还多了热量和糖分。

正确的做法很简单,清蒸、煮汤,或者放在杂粮饭里一起煮,这样既有营养,又不会增加血糖负担。

而且,根茎类食物再好,也不能可劲儿吃。

它们也是碳水,吃多了也会变成糖。

每天用它们代替一部分主食就行,比如半碗米饭换成半个中等大小的红薯,这样能控制总量,也能吃饱。

我觉得,糖尿病管理不是完全不吃碳水,而是要会选、会搭配。

选对了,含碳水的食物也能帮着稳血糖。

反过来,光是不吃主食,却用零食、水果填肚子,更容易让血糖乱来。

要提醒大家,糖尿病高发期不光要靠吃来预防。

规律运动也很重要,能让血糖更稳。

每天坚持快走30分钟,都比坐着不动强。

而且,要作息规律,熬夜会让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

医生常说,管住嘴、迈开腿、早睡觉,是糖尿病患者的“三宝”。

总之,进入秋冬,中老年人更要留心血糖。

玉米、豆浆虽然可以,但不是控制血糖的首选。

倒是红薯、芋头、莲藕这些常见的根茎类食物,坚持吃,用不了半年,很多人的血糖和身体状况都会变好。

我觉得,饮食习惯可以慢慢改,只要把健康放在心上,学会少吃、会选,糖尿病也不是啥大问题。

说白了,餐桌上的小细节,决定了你未来的血糖。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吕鑫.关苍术根茎化学成分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2022.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