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减肥“伪科学” 安全长效控体重(图)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健康视点天津市新闻名专栏健康管理专家详解减肥走过的那些坑

识别减肥“伪科学” 安全长效控体重(图)

主持人 记者 赵津

  李春君在义诊活动中为前来咨询的市民答疑解惑。 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关爱市民健康,共享美好生活”天津市健康巡讲活动2025年“健康大讲堂”第三讲日前在西青区开讲。本期“健康大讲堂”邀请天津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李春君教授,讲座主题为《减肥走过的那些坑》。每年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筑牢家庭健康基石”,重点开展家庭体重管理科普活动。李春君在讲座中详细分析了社会上流行的减重方法的利与弊,她表示,体重管理的道路漫长而曲折,要学会识别减肥“伪科学”,规避健康风险,实现有效、安全、长期的体重控制。

  健康体重是健康家庭的基础,李春君建议每个家庭配备“一秤一尺一日历”,即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家庭成员养成定期称体重、测腰围等行为习惯,做到体重“三知一管”,即知晓健康体重标准、知晓自身体重变化、知晓体重管理方法,科学管理自身体重。

  快速减重减的是水分肌肉

  每月减4斤至8斤更安全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和超重的人日益增多,热衷减肥的人群在壮大,各种减肥秘诀、偏方也随之满天飞,声称“一周减10斤”的快速减肥法“圈粉”无数。很多人确实一周就能减重10斤左右,但之后体重再难以下降并很快反弹。

  李春君说,很多快速减肥法实质是低碳水饮食和饥饿疗法。当正常饮食突然转变为低碳水饮食,机体就会动用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储备也就是糖原,人体内肝糖原和肌糖原约有500克至1000克,每克糖原储存3克至4克水。糖原被消耗的同时水分也随之离开身体,所以在减重初期体重下降很快,但减掉的主要是水分而不是脂肪。长期低碳水饮食、饥饿疗法也会使肌肉蛋白分解导致肌肉流失。此外,研究发现,饥饿疗法停止一年后,食欲和食量增加仍会存在,且倾向于摄入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脂食物,体重反弹更猛烈。这也正是很多快速减肥者说的“好不容易减掉的体重吃一两顿饭又回来了”的原因。

  医生的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减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脚踏实地耐心坚持,而不是急于求成。”李春君说。从营养学的万卡定律来看:当消耗量和摄入量的热量缺口积累到10000大卡,就会减少1000克左右的体重。人体每天基础代谢率约1500大卡至2000大卡,约占人体每日消耗热量的70%,所以一周减10斤是不切实际的。而一天减少摄入500大卡的热量再加上运动消耗300大卡至500大卡,实现每个月减重4斤至8斤是合理的,多数人可以坚持且不会有饥饿感,用这种科学的方式持续减重10个月或者更长时间,完全可以达到多数人理想的减重效果。

  少吃一餐不吃主食

  管住嘴暗藏健康危机

  “管住嘴”在减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也是很多减肥妙招的“切入点”,也是减肥误区最多的领域。李春君介绍了一些临床上被肥胖患者应用较多的饮食误区,归纳起来主要是延长两餐间隔、不吃或少吃主食,这些看似轻松的减肥方法,实则暗藏健康危机。

  少吃一餐或过午不食 这两种减肥法实质都是延长两餐间隔。少吃一餐主张早、中、晚任意一餐不吃,属于断食法。短期确实会瘦,恢复饮食后会反弹。不规律进餐,机体就会有饥饿感,导致基础代谢率降低,让身体不知不觉变成易胖体质,体重下降越来越困难。过午不食通常主张15点以后不再吃东西,一直到次日黎明。长时间不进食不仅损伤肠胃功能,引发溃疡等胃肠道疾病,也使基础代谢率下降,第二天早餐身体会主动多进食,而在饥饿状态下,饮食摄入热量会更容易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多吃肉不吃粮食和水果代正餐 这两种减肥方法实质是不吃或少吃主食。其中多吃肉不吃粮食就是生酮饮食。它是一种高脂肪、高蛋白质、极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模式,碳水摄入量在5%左右,脂肪摄入量高达75%。均衡饮食中碳水摄入量占50%,蛋白质占15%,脂肪酸占35%。生酮饮食是治疗癫痫等疾病的医疗手段,用于减重,原理是将人体代谢从糖代谢转变为脂代谢,以往对肥胖症确实有一定疗效,但近年来生酮饮食对健康的长期损害日益凸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风险大于获益:生酮饮食靠脂肪供能,严重的会发生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缺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还影响心脏和脑部功能,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明显下降等症状;高蛋白饮食增加嘌呤摄入,可诱发痛风、骨质疏松;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减少导致脱发、便秘、抑郁症、月经不调、皮肤粗糙等。

  水果作为正餐首先不适合糖尿病患者控制体重,对于普通人而言,会因营养不均衡易患贫血等疾病。而榴莲、芒果、柿子等高热量水果当正餐也很难达到减重目的。另外,水果中的果糖是甘油三酯和嘌呤合成的底物,过量食用增加脂肪肝的发生,减少尿酸的排泄,也容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医生的话:李春君说,低热量、营养均衡的饮食才是持之以恒控制体重的健康选择,可以每餐稍微少吃一些,但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餐餐要有主食、蛋白质。两餐之间可以加健康零食,每餐减少高脂、高钠、高糖或深加工食品。进食速度不宜过快,每餐时间建议控制在20分钟至30分钟左右,避免在吃饭时看电子产品或看书。日常要减少快餐食品、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另外,选择低升糖指数的进餐顺序更有利于控制体重:汤(不喝肉汤,不勾芡)——凉菜/生菜(不用麻酱和沙拉酱)——熟菜(少油,每天25克至30克;少盐,每天6克)——肉/豆制品(去肥去皮的精瘦肉)——主食(粗细搭配,少喝粥)。每日饮水量保证在1500毫升至2000毫升左右,小口慢饮,随时补充。李春君还特别强调,现代人要纠正“碳水罪恶感”。粮食是植物的精华,不仅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更富含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素。

  出大汗超量运动更伤身

  迈开腿需有度有序有律

  李春君说,控制体重除了“管住嘴”还要“迈开腿”,但很多运动误区也为减重带来健康隐患。

  运动时大量出汗才能减肥 燃脂是脂肪的代谢过程,而出汗是人体的体温调控系统,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大量出汗减轻的是水分,如不能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可能造成脱水甚至休克。通过增加环境温度或穿不透气的服装出汗减重可以造成皮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不良后果。

  运动量越大越利于减肥 过大的运动量会破坏机体机能,引起免疫力低下、运动损伤、 运动性贫血、溶肌症、心脑血管意外等。

  空腹运动更燃脂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空腹运动时体内血糖水平较低,从而迫使身体动用脂肪供能。但其实“空腹运动”和“餐后运动”脂肪氧化水平相近,总体减脂效果没有明显差异。相反,空腹运动消耗能量较多,使食欲增加,还可能出现脱水、低血糖等问题。老年人遛早前一定要吃一些东西。

  医生的话:李春君说,运动减重应遵循有度(强度合理)有序(循序渐进)有律(节奏清晰)的原则,合适的强度刺激才能使机体得到适应性改变。通常认为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能消耗更多脂肪,也就是运动过程中能与人说话但不能唱歌,说话是断断续续的。每天快步走40分钟左右,一周两次抗阻运动,长期坚持即可达到减肥效果。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以及骨质疏松患者都不推荐跳绳减重。需要警惕的是有些人想减肥又不想控制饮食也不爱运动,一些商家推出了桑拿浴、催吐、抽脂减肥等被动减肥法,这些方法不会增加脂肪消耗。体重下降主要是水分、肌肉和皮下脂肪等有益物质的减少。更严重的是,这些被动减肥法操作不当,对身体危害极大,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记者 赵津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