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抵挡得住美食的诱惑?在甘肃白银的水川镇顾家善村,乡间小路上飘来的香味,总能让人停下脚步。油糊卷、黄河鲤鱼、水川长面,这些地道的乡村美味,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勾住了无数游客的胃。
油糊卷是水川镇的招牌吃食。别看它外表朴实,做法却有门道。和面要软硬适中,醒面得等上半小时,卷成薄饼后,再放进锅里烙得金黄。出锅的油糊卷热气腾腾,咬一口,外皮脆得掉渣,里面软乎乎的,还带着苦豆子的清香。配上一碟自家腌的咸菜,简单一餐,就能让人满足得直叹气。
黄河鲤鱼更是水川的骄傲。黄河水缓缓流过,养出的鲤鱼肥美鲜嫩,肉质紧实。做这道菜,得先把鱼洗净腌制,炸到表面金黄,再用调料和水煮出浓郁的汤汁,最后浇在鱼身上。端上桌的鲤鱼,色泽诱人,入口鲜香,鱼肉滑嫩,汤汁浓郁,筷子一夹,幸福感就来了。
水川长面听起来普通,但吃过的人才懂它的特别。面条要手工拉,细长匀称,煮之前还得淘洗干净,晾一晾。煮好后,配上清汤或者辣油,入口顺滑,嚼劲十足。吃着这碗面,仿佛能感受到水川人对远方客人的热情。长面寓意“长长久久”,端上来一碗,暖胃又暖心。
水川的美食,不只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油糊卷的酥脆、鲤鱼的鲜美、长面的顺滑,每一口都带着这片土地的味道。游客来了,吃了这些,总能想起小时候村里老屋的炊烟,勾起心底的乡愁。
做油糊卷的苦豆子,是当地特有的植物。它的清香,别的调料模仿不来。村里人说,苦豆子长在田间,风吹日晒,吸足了天地精华。把这香味揉进面团里,烙出来的饼才那么独特。游客吃着,常常一边点头一边问:“这味儿咋这么香?”
黄河鲤鱼的做法,听起来不复杂,但火候和调料得拿捏得恰到好处。腌制时间短了,鱼不入味;炸得过了,肉就老了。村里的厨子们,凭着几十年的经验,把每条鱼都做成了艺术品。游客吃完,盘子里的汤汁都不舍得剩。
长面的讲究也在工艺上。面团得反复揉,揉到表面光滑。拉面的时候,手劲得均匀,面条才能粗细一致。煮面时,火不能太大,汤得慢慢熬。吃到嘴里的每一根面条,都是水川人对传统手艺的坚持。
这些美食背后,是水川人世世代代的智慧。种苦豆子、捕黄河鱼、拉长面,每道工序都离不开这片土地的滋养。游客来这里,不光是吃一口饭,更是体验一种生活方式。村里的田园风光,配上这些美食,简直是城里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水川的美食还带着浓浓的人情味。村里人好客,端上桌的菜,总会多盛一点。游客吃着饭,旁边的大爷大妈还会拉着你聊家常,讲讲村里的故事。这样的场景,谁能不觉得温暖?
水川镇的美食名声,早就传到了外地。每年都有不少人专程开车过来,就为了一尝油糊卷的酥脆、鲤鱼的鲜香、长面的顺滑。村里的小饭馆虽然简陋,但门前总是停满了车。游客吃完,拍着肚子说:“这趟没白来!”
美食之外,水川还有田野、河流、老房子,处处透着乡村的安静和美好。吃饱喝足,沿着村里的小路走一走,看看黄河水,吹吹田间的风,心里的烦躁都不见了。这样的地方,谁不想多来几次?
水川的美食,也让村里人多了份自豪。游客夸一句“好吃”,他们就笑得合不拢嘴。有人说,这些味道不只是饭菜,更是水川人对家乡的爱。吃着这些美食,游客也能感受到这份感情。
数据上,白银市近年来的旅游人数稳步增长。2024年,仅仅水川镇就接待了超过10万游客,很多人都是冲着美食来的。当地政府还特意推出了美食节,油糊卷、黄河鲤鱼、水川长面成了宣传名片。游客来了,村里的收入多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