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吃太清淡,181个国家研究:吃得越咸,寿命或越长?真相来了

“少吃盐,身体好”,这句老话深植人心。盐仿佛成了高血压、心脏病的代名词,人人避之不及。一个颠覆性的全球研究却让这一定律摇摇欲坠。

该研究横跨181个国家,揭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关联:钠摄入量偏低的人群,其平均寿命反而更短。适量的盐分摄入,似乎与更长的寿命相伴。

这项发现挑战了长久以来的健康教条。人们习惯将盐妖魔化,却忽略了它作为生命必需品的本质。钠离子是维持神经信号传递、肌肉收缩和体液平衡的关键。没有盐,身体这部精密的机器将无法正常运转。极端的控盐行为,尤其是长期坚持无盐或极低盐饮食,可能引发低钠血症,导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并非所有人都对盐敏感。医学上,那些一吃盐血压就明显升高的人被称为“盐敏感型”,这类人群大约只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身体拥有一套高效的调节机制,能够处理适量的钠摄入,并不会直接导致血压飙升。将“盐敏感”的风险泛化到所有人,本身就是一种认知误区。

健康饮食的真谛在于平衡,而非极端。将“健康”等同于“寡淡”,是一种危险的简化。完全剥夺食物中的盐分,不仅让饮食索然无味,更可能破坏身体的内在稳态。与其盲目地追求“无盐”,不如学习如何智慧地“用盐”。

烹饪时,多利用食材本身的鲜味,如番茄、蘑菇、芹菜,来减少对盐的依赖。可以考虑使用低钠盐,它在保留咸味的同时降低了钠的含量。不同人群对盐的需求也不同。

体力劳动者或夏日大量出汗后,需要适当补充盐分;而静坐少动的办公室人群,则应更加警惕加工食品中隐藏的盐。

健康从来不是一道简单的减法题。它关乎理解、平衡与选择。盐,这位被误解的朋友,需要的不是被驱逐,而是被正确地对待。学会与盐和平共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健康生活的滋味。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