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村里的肠粉店,开了三十多年,生意火得不行。每天早上,店门口排队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座位根本不够坐。那家店三兄弟,凭着一手好手艺,从一家小店干到三家分店,个个生意红火,村里人提起他们,都得竖大拇指。谁看了不想感叹一句:开店真赚钱,买房买车不是梦!
可这两年,餐饮这行当,咋就变了天?以前觉得村里开店稳赚不赔,竞争小,熟客多,日子过得舒坦。城里人忙着996,村里人却靠着小店日子红火。可现在,村里那些老店、新店,生意都不好做了。村里人聊天,总说“现在吃饭都嫌贵”,这让开店的老板们愁得头发都白了。
就说我们村那家肠粉店,三十多年老招牌,按理说应该稳如泰山。可最近去吃,店里冷冷清清,服务员都比顾客多。老板娘叹气说,现在年轻人宁愿点外卖,也不愿意来店里吃。外卖平台抽成高,店里价格还不能涨,一涨价顾客就跑光了。做一碗肠粉,成本得七八块,卖十块钱都嫌贵,利润薄得像纸。
再看县城里新开的那家快餐店,老板叫阿强,去年从广州回来开的店。他在广州开了两年快餐店,竞争太猛,赔得血本无归。想着老家县城节奏慢,竞争小,回来开店总能喘口气。结果呢?一盒12块钱的快餐,附近工地的工人还嫌贵,宁愿吃8块钱的路边摊。阿强气得直摇头,说:“12块钱一盒饭,我连人工费都不够,咋活?”
这事听起来让人纳闷。12块钱的快餐贵吗?米饭、青菜、两块肉,成本摆在那儿,人工、水电、房租,哪样不要钱?可顾客不这么想。他们只觉得钱包瘪了,能省一点是一点。村里人以前觉得开店是条致富路,现在却发现,村里和城里一样难混。消费降级,啥都得算计着花。
数据也说明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的数据,全国餐饮业收入增速放缓,同比只增长了3.2%,远低于过去十年7%的平均增速。县城和农村的餐饮消费,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更大。尤其年轻人,工资没涨,房贷车贷却压得喘不过气。吃饭这事,能便宜就便宜,能不吃就不吃。
还有个原因,消费习惯变了。现在村里年轻人也刷短视频、点外卖,宁愿花15块钱点个奶茶,也不舍得花12块钱吃顿饭。外卖平台上,各种低价套餐满天飞,9.9元吃饱,6.6元管够,实体店哪拼得过?阿强说,他现在每天花两小时研究外卖平台的算法,就为了让店里的套餐排在前面,可销量还是上不去。
村里的老店也得跟上潮流,不然就得关门。肠粉店的老板娘说,她最近学着在网上发视频,教大家做肠粉,順便宣传自家店。结果粉丝涨了不少,店里生意却没啥起色。她苦笑着说:“现在人吃饭,先看手机再看菜。”时代变了,顾客挑剔了,店家不使点新招,根本留不住人。
这事放到十年前,谁能想到?那时候,村里开个小店,凭手艺就能吃香喝辣。现在呢?手艺好不算啥,还得会营销、会算账、会讨好顾客。价格高一点不行,服务差一点不行,连装修不好看都不行。开店的老板们,天天像打仗一样,累得不行,赚得还少。
更别提成本的压力了。2024年,食材价格普遍上涨,猪肉每斤贵了3块,蔬菜也涨了2成。房租、水电、人工,样样都在涨。阿强算过一笔账,他店里一盒12块钱的快餐,刨去成本,只赚2块钱。一天卖100盒,利润200块,房租都不够付。村里开店,成本低不到哪去,生意却比城里还难做。
这现象背后,其实是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村里人以前觉得开店是金光大道,现在才发现,这条路不好走。顾客捂紧钱包,店家咬牙坚持,日子都不容易。阿强说,他现在就想撑到年底,看看能不能熬过去。他还开玩笑:“要是再不行,我去摆摊卖煎饼,兴许还能赚点。”
村里开店的日子,真的变了。以前靠手艺就能发家致富,现在得拼脑子、拼创意。顾客变挑了,市场变狠了,店家也得跟着变。12块钱的快餐嫌贵,10块钱的肠粉没人吃,这背后是大家日子紧巴巴的现实。可生活还得继续,店还得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