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涛)新学期开启,如何让孩子吃对、动好、学得棒,成为许多家长关注的焦点。9月2日,万柏林区医疗集团中心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阎青,为家长解锁“营养+运动”的健康密码,助力孩子们活力满满。
“开学后,学生营养需求有变化,能量要增加。”阎青表示,营养需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脑营养需求,学生们快速投身于紧张的学习中,需要足够的营养素来支持大脑的功能,如DHA、B族维生素等要及时补充:二是蛋白质需求增加,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蛋白质是身体生长和修复的必需营养素,要优先选择脂肪含量更低的鱼肉、鸡肉,适量吃牛肉、羊肉和猪肉,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腊肉品,每天吃一个鸡蛋,吃鸡蛋不弃蛋黄;三是微量营养素需求,包括铁、锌、钙等,这些营养素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认知发展非常重要;四是水分摄入,学生在学校可能因为忙碌而忽视了水分的补充,及时补充很重要。
“一日三餐要定时,营养要均衡,避免暴饮暴食。”阎青强调,孩子一上学,家长们又开始忙碌起来,特别是早饭,很多家长都匆匆解决,如在路边买点快餐、或备点面包零食路上吃,这是不可取的。阎青提醒,早餐吃好很重要,一份优质早餐应包含谷物、蛋白质、果蔬、奶制品四大类,如全麦面包配牛奶鸡蛋,再加点桃等水果、核桃等坚果,让孩子从清晨就充满能量。同时,午餐要吃饱,均衡搭配,一份理想的午餐应遵循“菜、肉、饭”科学搭配,比例大致为2:1:1。而且要控制零食,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零食摄入。“晚餐不宜过饱,七八分饱即可,避免加重肠胃负担。”阎青提醒。
“下课不要窝在教室,出去动一动。”阎青说,充分利用每节课间10分钟,可以跳绳、踢毽子、做简单拉伸,这都是有效的放松方式。适当的身体活动能缓解久坐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下一节课的专注度。
【来源: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