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下小店40年不倒,16元例汤料多到爆,本地人为何抢着吃?

一家藏在天桥下的小饭馆,硬是靠着几道拿手菜,成了广州街坊的“吃饭圣地”。这家粤菜馆不大,七八张桌子,简简单单,却每天挤满了人。老板是个地道的广州人,守着父亲传下来的老手艺,把传统粤菜的味道端上了桌。

这家店的历史,得从1983年说起。老板的父亲当年开了这家小馆子,凭着一手好厨艺,吸引了不少街坊邻居。到了老板这一代,他本来在外头有份稳定工作,但看着父母年纪大了,做菜端盘子越来越吃力,他心一横,辞了职,回来接手这家店。为啥?就为了让老顾客还能吃到那口熟悉的味道。

粤菜讲究精细,味道得嫩、滑、爽、鲜。这家小馆子把这些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的鱼香茄子煲,茄子切成条,炒得软烂顺滑,酸甜可口,一口下去配饭绝了。酱爆竹肠皇也好吃,腌过再炒,Q弹有嚼劲,鲜香扑鼻,点这道菜的人几乎每桌都有。

说到汤,例汤是这家店的招牌。16块钱一碗,里头有胡萝卜、排骨、玉米、白萝卜,料多到满出来。老板说,汤好喝没啥秘诀,全靠食材新鲜。每天早上,他都亲自去市场挑最新鲜的菜,绝不用隔夜货。喝一口汤,甘甜清爽,吃完饭来一碗,解腻又舒服。

店面虽小,环境也普通,桌子椅子都是老式的,墙上还挂着几幅旧画。广州人吃饭讲究味道,环境倒没那么挑剔。可年轻人不一样,有些人一看店小、装修老,就转身走了。老板也不急,笑着说:“吃过我家菜的,十有八九会回来。”果然,回头客多到店里常常没位子。

价格也是这家店的杀手锏。因为店面是自家的,没啥租金成本,老板就把菜价定得特别亲民。便宜的菜10多块,最贵的也不过40块。炒通菜、酱爆竹肠皇这些招牌菜,量足味美,难怪街坊们都说这是“老广的饭堂”。

老板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从早到晚,不是在厨房炒菜,就是跟客人聊天。他喜欢跟老顾客唠嗑,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有一位常来的大爷说:“你爸当年做的菜,跟你现在做的味道一模一样。”老板听了这话,笑得合不拢嘴,觉得再累也值了。

这家小馆子不光是吃饭的地方,更像是个老街坊的聚会点。每天中午,附近的居民、退休的老人、甚至上班族都爱来这儿吃顿饭。有人点菜,有人喝汤,还有人打包带回家。店里热热闹闹,像个大家庭。

粤菜在全国八大菜系里,算是精细活儿。广州人爱吃,也会吃,嘴挑得很。这家小馆子能火40多年,靠的就是真材实料和用心。老板说,现在很多人追求新奇的口味,但他还是想守住传统粤菜的味道,让更多人吃到“老广州”的感觉。

有人问老板,生意这么好,为啥不开大店?他摆摆手,说:“大店开销多,菜价得涨,哪还能这么实惠?”他就想守着这小店,把父亲的手艺传下去。街坊们也支持他,觉得这小馆子就像家门口的宝藏,吃得舒心又安心。

这家天桥下的小馆子,成了广州美食地图上的一颗小星星。它不靠花哨的装修,也不靠网红营销,硬是凭着一盘盘好菜,留住了无数人的胃。老板说,只要有人爱吃,他就会一直做下去。

你说,这家小店的味道,是不是广州人记忆里的那一口?如果你在广州,愿意去天桥下找找这家店,尝尝他们的鱼香茄子煲吗?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