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整理旅行纪念品,翻出去年从海南带回来的鹧鸪茶。用牛皮纸袋装着的干茶,还带着淡淡的草木香,一下子就把记忆拉回了三亚的海边。那时在渔村的小店里,老板娘用粗陶碗泡了一碗鹧鸪茶,茶汤清透,喝起来清爽又解渴,临走时特意买了两大袋。这一年里,它成了我生活里的老熟人,无论是清晨的书桌,还是傍晚的阳台,总有它的身影。
鹧鸪茶是海南特色野生茶叶,叶片较大、滋味清爽回甘,带有天然草木香。泡的次数多了,也慢慢摸出了能让它风味最佳的门道,今天就把这些和茶有关的日常分享给大家。
想要泡出好喝的鹧鸪茶,准备工作得做足。我试过用自来水冲泡,总觉得茶汤里有股说不出的杂味,后来换成矿泉水,茶香一下子就变得纯粹了。现在每次烧水泡茶,看着水壶里的水从安静到沸腾,听着咕嘟咕嘟的声响,就像在为品茶做一场小小的仪式。水烧开后别急着倒,晾个十几秒,让水温保持在 95 到 100℃,这个温度能让茶叶的香气和滋味都充分释放出来。
茶具的选择也有讲究。我最常用的是玻璃杯,透明的杯身能清楚看到茶叶的变化。干硬的鹧鸪茶在热水里慢慢舒展,卷曲的叶片一点点展开,最后变成完整的大片叶子,悬浮在茶汤里,像一幅会动的画。如果是和朋友小聚,我会用盖碗,盖上盖子后,茶香被稳稳地锁在里面,掀开盖子的瞬间,那股草木香就会弥漫开来,让人心情都跟着轻快起来。偶尔也会用紫砂壶,泡出来的茶汤更醇厚,适合在微凉的天气里慢慢喝。
投茶量是需要慢慢摸索的。刚开始不懂,抓了一大把放进杯子,泡出来的茶汤又浓又涩,差点让我对它失去兴趣。后来才知道,每次用 5 到 8 克就够了。如果茶叶叶片比较完整,5 克就差不多;要是碎一点的,就加到 7 克左右。我现在用的是 200 毫升的杯子,放 5 克茶,泡出来的浓度正合适,既能尝到茶香,又不会觉得有负担。夏天的时候,我会少放一点,喝起来更清爽;冬天就稍微多放一点,茶汤更醇厚,捧着杯子手也暖暖的。
冲泡的步骤里,醒茶是个可选但有用的步骤。如果是放了一段时间的鹧鸪茶,我会先用沸水快速冲一下,10 到 15 秒就倒掉,这样能把茶叶里的浮尘去掉,也能让茶叶醒过来。新鲜的鹧鸪茶就不用这么麻烦,直接投茶注水就好。注水的时候要沿着杯壁慢慢倒,让热水温柔地包裹住茶叶,别对着茶叶直冲,不然容易扬起碎渣,影响口感。
冲泡时间是决定茶汤味道的关键。第一泡的时候,我会让热水刚好没过茶叶,30 到 40 秒就倒出来,这时候的茶汤味道比较淡,带着浅浅的香气,刚好用来润润杯子和嘴巴。到了第二泡,水量要加到高出茶叶一两厘米,泡 1 到 2 分钟再倒出来,这时候的茶汤滋味最足,清爽中带着回甘,是我最喜欢的味道。第三到第五泡,我会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时间,想喝清淡点就泡 1 分钟,想喝醇厚点就泡 2 分钟。到了第六泡之后,茶叶的滋味慢慢淡了,就需要延长冲泡时间,3 到 5 分钟不等,直到茶汤变得寡淡,就可以换新茶了。
鹧鸪茶很耐泡,一般能泡 6 到 8 次。有一次周末在家,早上泡的茶,一直喝到下午,续了好几次水,到第七泡的时候,茶汤虽然淡了,但那股清爽的感觉还在。每次倒出茶汤,我都会等它稍微凉一点,大概 60℃的时候再喝,这时候香气和滋味最协调,能清楚地尝到那股天然的草木香和回甘。
在搭配上,我试过不少花样。有时候会加几朵菊花,茶汤里就多了一丝清润,喝起来更舒服。夏天的时候,我会把泡好的茶汤倒进瓶子里,放进冰箱冷藏,下午拿出来喝,冰冰凉凉的,特别解暑。不过更多时候,我还是喜欢喝纯纯的鹧鸪茶,它本身的味道就足够好,不用加任何东西,才能尝到最本真的清爽回甘。
泡鹧鸪茶的过程,就像在享受一段慢下来的时光。看着茶叶在水里舒展,闻着慢慢散开的香气,等着茶汤一点点出味,心也会跟着静下来。有时候工作累了,泡上一杯放在旁边,闻着那股草木香,疲惫好像都能减轻不少。周末的早上,泡一杯鹧鸪茶,配着刚烤好的面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茶汤上,闪着淡淡的光,这样的早晨总让人觉得特别美好。
鹧鸪茶就是这样一种让人舒服的茶,它不需要太多复杂的技巧,只要用对方法,就能泡出它最好的味道。就像生活里的很多小事,只要用心去做,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如果你也喜欢这种带着自然气息的茶,不妨试试这样泡,相信你也会爱上它清爽回甘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