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食品磐基店内开设“超市食堂”,吸引周边上班族及市民光顾。记者 叶子申 摄
晨报记者 叶子申
姜母鸭、面线糊、海蛎煎……不久前在厦开业的sp@ce天虹超市,一到饭点就吸引了不少在周边工作、生活的居民前往就餐。原来,这里开设了“超市食堂”,推出了丰富多元的菜品。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市越来越多超市开始涉足餐饮领域,“超市+食堂”的组合模式成为城市商业新热点。这一转变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多样化的用餐选择,也反映了零售行业在市场竞争下的创新求变。
“边逛边吃”成为新风景
到了就餐时间,位于厦门五缘湾天虹购物中心的sp@ce天虹超市总是人潮涌动——不少在附近生活、工作的市民会到这里“边逛边吃”。记者了解到,超市设计了水果、烘焙、熟食、轻食等不同场景分区,姜母鸭、面线糊、海蛎煎、炸五香、闽南醋肉等闽南特色小吃令人垂涎;同时,超市还配备了自助微波炉、免费取冰处。
除了sp@ce天虹超市,厦门万象城的Olé精品超市内也开辟了就餐区域,一到饭点就会排起长龙。熟食柜台里摆放着近20种菜品,消费者可以根据喜好自由搭配,价格在18元至30元不等。“这里的菜品丰富,价格实惠,比叫外卖方便多了,而且食材新鲜,吃得放心。”在附近写字楼工作的林先生说。该区域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一天可以卖出四五百份食物。
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其他社区超市。位于磐基中心的元初超市内,“元初食堂”人流如织,有茴香卤、鲜米粉、东北饺子和面条等丰富的餐食供食客选择。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套餐价格从16元到35元不等,很受周边居民和上班族的欢迎。
便利店也设“微型食堂”
不少传统大型超市也在向“吃”靠拢。记者了解到,大润发在厦门的门店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尝试餐饮业务,起初只是在卖场外设置了休息区,供消费者购物后用餐。但随着需求的增加,公司在卖场内部开辟了专门的就餐区,提供更丰富的餐食选择,包括现做的凉皮、蛋炒河粉以及多种热菜。大润发相关人士表示,就餐区开辟后,日均单量基本在100单以上,不仅增加了超市的销售额,还带动了其他商品的销售。而在SM城市广场沃尔玛超市的小吃街,十几元一份的超值套餐,成了不少人午餐的首选。
记者还注意到,我市不少小型便利店也开辟了“微型食堂”。见福董事长张利表示,见福从2023年开始打造“一日五餐在见福”的生活方式,同时开发了冷链复热的9.9元系列便当,部分店铺还增设“代客加热,自由搭配”热餐系列。在罗森便利店里,消费者则可以品尝到剁椒鱼头汤粉、火鸡面、港式肥汁荞麦面等特色食品。
新模式还有提升空间
超市进军餐饮领域并非偶然。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零售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吸引消费者,提升竞争力,各大超市纷纷寻求多元化发展的道路,餐饮成了他们的重要突破口。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江航认为,“超市+食堂”的模式能够增加超市的销售收入,有效提高自身的营业效益。据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便捷性和性价比,希望在购物的同时能够方便地解决饮食问题。超市开设食堂,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而且此举增加了消费者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机会,提升了超市的整体竞争力。
这一模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采访中,许多消费者表示,希望超市能够进一步提升菜品的品质和口味,增加菜品的种类;同时,他们也希望超市能够加强管理,提供更加舒适、卫生的用餐环境。此外,消费者还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希望超市能够严格把控食材的采购渠道,加强食品加工过程的监管。
【来源:海西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