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社区食堂打饭去!

近年来,社区食堂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老年人的“幸福餐桌”,更逐渐演变为年轻人的新消费场景。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走访发现

这些开在家门口的社区食堂

运营模式多种多样

效果也存在不少差异

折射出消费新场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坚持“家的标准”

社区食堂让业主省心、放心

7月4日清晨4点50分,北京观澜国际花园助餐食堂的面点师刘大姐一边擀着包子皮,一边向记者介绍:“面和馅都是头天晚上准备好的,今天订餐的人少,可以晚点儿开工,如果订餐人多,4点多就得起来做饭。”

桑雪骐/摄

记者在助餐食堂当日早餐跟团贴上看到,7月4日的早餐有包子、油条、烧饼、豆浆等10个品种,价格在2—7元不等,有25位业主预订早餐。

这个由物业食堂转型而来的助餐食堂,源于业主们的强烈需求。观澜国际花园物业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最初主要是为了解决员工就餐,但有不少业主呼吁物业公司提供餐饮服务。经过与业主委员会反复沟通和多次论证、尝试,去年7月,这个面向全体业主的助餐食堂正式开业。”

助餐食堂运营坚持 “家的标准”,米面油用常见品牌,肉菜按家庭用餐标准采购,部分业主还会参与大宗采购降成本。服务上按需定制,如增设配送服务覆盖八成早餐订单,暑期增午餐套餐解决孩子独自吃饭问题,目前顾客群稳定,每周五饺子最受欢迎,订餐常超50份。

采访中

不少业主对自助餐食堂赞不绝口

一位业主表示:“以前早上是我们最忙乱的时候,现在食堂按时送来早餐,可以让孩子在车上解决早餐问题。”社区食堂不只是提供食物,更是提供一种生活解决方案。另一位业主说:“暑假孩子再不用吃隔夜饭或零食填饱肚子,食堂的热菜热饭新鲜营养,让人放心。”

小碗菜提供更多选择价格透明更安心

7月2日中午11点20分,距离正式开餐还有10分钟,上林世家社区食堂——端品荟上林餐厅的取餐台前已排起了小队。这个位于会所地下一层的餐饮空间,通过临街入口与健身房比邻而居,正在用丰富多样的小碗菜模式重新定义社区餐饮场景。

在餐厅入口处竖立的菜单上

显示着本周早、中、晚餐食谱

早餐10个品种,午餐14个品种,晚餐10个品种;小碗菜明码标价,大荤(10元以上)、半荤(6—10元)、素菜(4—5元),米饭2元可以随便盛。记者一行两人要了鱼香肉丝、木须肉和圆白菜3种小碗菜和两份烙饼,共花费24元。

桑雪骐/摄

中午12点,餐厅里的20张餐桌已经座无虚席。据记者观察,在此用餐的食客中,六成以上为中老年人,其中也不乏带娃家庭和年轻人的身影。

上林世家社区食堂,不仅创新地推出了小碗菜就餐模式,更令人暖心的是,还推出了“汤品免费供应”“业主独享9.5折优惠”“老人消费满12元减1.5元”等特色服务。上林世家社区食堂开业不到一年就吸引了周边社区的居民,小碗菜模式提供了更多选择,透明的菜单和价格增强了信任感。

强调适老化改造和规模标准

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7月1日傍晚6点,位于北京西四环北路10号院的海淀食堂正值用餐高峰,取餐台上整齐排列着各式小碗菜,标价每份6—22元不等。这是海淀区民政局和曙光街道主导打造的曙光街道首家海淀食堂,海淀食堂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从挂牌开业以来,每天都有四五百人来就餐,老年人占七成以上。”

桑雪骐/摄

记者注意到

食堂设置了不少暖心举措

食堂专门设置了适老化桌椅、扶手、无障碍坡道等设施;

早餐6点开餐照顾早起的老年人,晚餐延至22点服务快递小哥等加班族;

6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88折优惠,还能预订25元爱心套餐;

订餐微信群每天更新菜单,方便居民预订。

“成立海淀食堂一方面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负责人记者介绍说,针对区域内新就业群体就餐难等问题,2024年8月,海淀区政府着手推动海淀食堂的建设,推出了养老拓展、企业加盟、院所开放、园企共享、镇村共建5种运营模式。

桑雪骐/摄

“海淀食堂的建设运营,在基础餐饮服务要求之外,特别强调适老化改造和规模标准,比如,要配备无障碍通道、适老座椅等设施;经营面积不得低于150平方米,同时保障至少50个就餐座位。”该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多种运营模式和政府适度补贴,目前已有41家海淀食堂正式运营,累计接待约329万人次,营业额6974.29万元,社会反响好,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专家观点

构建可持续服务生态

社区食堂以普惠公益为核心,菜品家常、适老化、性价比高,但也因定位限制经营与盈利,面临普惠公益与市场商业化平衡的困境,政府和社区援助难长期持续。

如何让社区食堂 “又好又专”?

中国商务广告协会数字营销研究院院长马旗戟建议:一是转变理念,构建可持续服务生态,与其他服务借力,拓展服务边界;二是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品牌合作,借助平台扩展服务范围;三是培育自我造血机能,通过多元融合实现精准差异化运营。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唐健盛认为,需引入更好运营机制,同时注意平衡社区食堂与社会餐饮,坚守服务社区原则。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桑雪骐

编辑/李晓雨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38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美食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7月13日 13:34[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