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马甲外卖”被曝光!“吃得到,找不着”,不少人悄悄在做

最近一位新西兰的网友发帖,爆出了自己遇到“幽灵餐厅”的事情:

“最近我在Doordash上看到一家叫Meat Me Halfway!的店,菜单看起来好到不真实:4个芝士汉堡、4个鸡肉汉堡、一大桶薯条和4杯饮料只要$41纽币,图片也拍得超诱人。

“但我一查才发现,这张图片其实是从阿联酋一家汉堡店盗用的。

“地址标在奥克兰Ellerslie的一栋毫无标识的建筑后面,完全找不到这家店的任何社交媒体或评价(有人后来去查了,发现餐厅地址是个正在出租的旧自行车店铺)。

“这种没有实体店、只存在于外卖平台上的‘幽灵餐厅’越来越多,他们通常用假图片、多个马甲品牌来骗曝光,甚至一家厨房就能冒充十几家餐厅。

“虽然价格便宜,但食品安全、服务品质都没有保障,一旦出问题也很难维权。大家下单前一定要多留心,别被虚假品牌坑了。”

这个帖子又把大家的目光引入了”幽灵厨房“,本地媒体Stuff也做了相关报道讨论此事。

 

01

“很多餐厅做了不敢说”

在惠灵顿Cuba街经营餐厅的Alok Yadav,开了家名叫Romans Kitchen的餐厅。

他的实体店Romans主打“罗马风味”和街头创意混搭,卖汉堡、鸡翅、牛排、意面、薯条和奶昔。

这家不起眼的小店,在Uber Eats上摇身一变,“裂变”成十几个餐饮品牌。

Yadav表示,他运营了十几个虚拟品牌,这种做法他很早以前就从印度带过来了

“大概六七年前我就开始了,在新西兰可能我是第一个这样做的。现在很多餐厅也都在这么做。”

这种做法被叫做“幽灵厨房”,它有好几种存在形式,有些是你不能进店点餐的“餐厅”——它们没有堂食空间,只存在于Uber Eats等平台上。

食物通常是由某家实体餐厅或商用厨房代为烹饪的,也有一些是实体店餐厅做出一些不同的虚拟品牌来卖。

从商业角度来说,这种模式确实很合理:房租和人工是餐饮业最大的成本,而幽灵餐厅可以用同样的厨房、同样的员工,接更多订单

它还能帮忙填补生意清淡时段,比如傍晚5-6点。

如果你不想开门迎客,也可以只在线上运营一个“虚拟餐厅”,免去服务顾客的麻烦。

Yadav也是想多赚点钱,所以把这些菜品分门别类,分别挂在不同品牌上,比如 “Mac n Cheese Box”、“Signature Steak House”、“Pasta Italiana” 等等。

他说,这些品牌在Uber Eats上都有自己不同的菜单,他也都提前和平台沟通过。

这不是在骗人。有人想点意面,有人想点牛排,那我们就分开给他们选择。”

不过他也坦言,即使开了那么多品牌,生意也并不理想

“现在是冬天,人流少,学生也不多,真的很难做。”

正因为“幽灵厨房”常常被贴上负面标签,很多店家都不愿公开承认自己也在做

泰国这种只有外卖没有堂食的餐厅,被叫做 “云餐厅”(Cloud Kitchen),听起来就更加现代和顺耳一些,让人少一些心理上的排斥。

 

02

这是个全球现象

在全球范围内,这种“幽灵厨房”的做法也越来越普遍。

美国《商业内幕》曾报道旧金山有一家餐厅同时运营了75个虚拟品牌

2023年,Uber Eats开始清理这类“幽灵餐厅的虚拟品牌”,据说当时他们平台上有将近4万个这样的品牌,占总量的8%。

在中国也有不少类似的“幽灵厨房外卖店”,一个店铺里挂着几个外卖食物品牌。

现在平台要求每个虚拟品牌的菜单要有60%以上与其他品牌不同,不能只是简单复制

Yadav说他的品牌都有遵守这个规则,“我们确实是在不同菜单上卖不同的菜。”

Uber Eats发言人也表示,虚拟餐厅的初衷是让厨师和小老板可以利用现有厨房,尝试不同菜系、吸引新顾客,有时候这些“线上品牌”比原来的主餐厅还受欢迎

新西兰餐饮协会的首席执行官Steve Armitage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新西兰餐厅开始这么做,是为了在这个竞争激烈、成本高涨的市场里找到出路

他说:“这种策略确实很聪明,能带来销售额,特别是在像惠灵顿这样成本高、街上人流少的城市。”

 

03

幽灵餐厅也有很多无奈

虽然这一招能帮助餐厅老板们熬过寒冬,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

新西兰餐饮协会的负责人就认为,这种做法在外卖平台上制造了“竞争不公平”,让一些小餐厅处于劣势。

新西兰餐饮协会的首席执行官Steve Armitage指出,虽然这做法是合法的,却可能会让小餐厅更难生存

对消费者来说也很容易造成混淆,他们以为是在不同餐厅之间做选择,但其实根本不是。”

对于餐厅而言,这也不是万全之策,特别是对于一些没有实体餐厅的“幽灵餐厅”,面临着不少挑战。

例如平台抽成高,利润空间小,餐厅的经营很依靠平台,一旦销量不稳,平台会减少曝光,陷入“死亡谷”

Metro杂志曾写道:“多数幽灵厨房似乎不是因为热爱美食而诞生,而是一个被逼出来的现实选择。”

但也正是这些选择,组成了当下新西兰餐饮业最真实的新生态。

 

04

这样识别“幽灵厨房”

作为消费者,如果你不想点幽灵厨房的外卖,在Uber Eats上找到幽灵厨房其实并不难。

它们的名字通常都很普通,比如“Low Carb Kitchen”、“Pimp My Rice”、“Chur Burger”、“La Sesame Pizza”。

只需要点进去,复制它们的地址,在Google地图上搜索,往往就会跳出来完全不同的店名。

大家怎么看“幽灵餐厅”?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