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抢饭碗?麦当劳却用它招揽Z世代

又到一年“520”,麦当劳中国2025年“全国招聘周”如期而至。与往年相比,今年麦当劳招聘更关注数字化转型,通过核心招募六大餐厅岗位,吸引AI时代下多元人才,推动本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高质量就业。

值得关注的是,在数字化席卷全球的浪潮中,麦当劳中国通过数字化技术优化效率、释放人力,将员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转而专注于更具创造性和情感价值的工作。这一策略成为吸引Z世代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招募6大岗位

根据招聘计划,今年麦当劳中国核心招募6大岗位,包括餐厅值班主管、餐厅员工、社区品牌合伙人、美味大厨、共享清洁员工和共享维保员工。

相比传统的餐厅岗位,得益于科技赋能,升级后的麦当劳岗位,一方面在工作内容上,用智能化的管理系统,系统优化人员、货品及设备管理,让不同岗位员工得以运用自己的技术专长,更好地服务顾客;同时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走进社区,服务社区;另一方面在岗位类型上,有全职、兼职,更有共享岗位支持跨店协作,学生、退休职工、宝妈等都可弹性参与排班,为不同背景和年龄的人才提供多样就业选择。

例如,社区品牌合伙人由原来品牌大使升级而来,现在的岗位不仅注重与顾客的情感联结,更具创造性和价值感,除负责主题派对、小朋友生日会等,还会走进社区,组织团餐和活动等;共享清洁员工和共享维保员工强调“共享”概念,餐厅经理可及时查看麦排班系统,了解一定范围内多家餐厅的员工班次,迅速共享员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近日,笔者走进麦当劳广州市场,与管理层和新员工进行交流,通过他们的亲身感受,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此次麦当劳招聘的深层逻辑以及AI时代麦当劳工作内容的“变”与“不变”。

据麦当劳广州市场高级总经理陈驹透露,今年广州市场招聘人数超过2000人。在他看来,本次招聘展示了麦当劳中国通过科技赋能让餐厅的运营和管理更简单轻松,让员工工作更开心、更有成就感。

从执行者转变为创造者

冼静在广州麦当劳工作了19年,担任天河区维多利餐厅总经理已有多年。她见证了AI时代,麦当劳工作内容的变化。

“以前排班用手工记录,一旦遇到缺勤需要有人员补位,还要手动查阅排班表并打电话与员工进行沟通。现在只要打开手机排班系统,不仅能看到本店员工情况,还可以调度周边门店员工,十分便捷。”

让冼静点赞的还有麦当劳开发的智能化“库存盘点”工具。对于餐厅总经理而言,每日盘点商品库存是一项重要工作。盘点中,既要做到数量准确又要保证商品“先进先出”(即先进货的商品先售出)。而冼静所在门店属于“大店”,工作量的增加也让盘点变得更复杂:“店里大约常备约200多箱库存,每天都要花上大约一个小时清点。”冼静说,这些既是对她责任心的挑战也是对体力的挑战,一度让她很头疼。

在数字化系统的助力下,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据了解,麦当劳引入的RGM BOSS系统,将排班、库存、设备维护等繁琐流程数字化,平均每天为管理者节省2小时行政时间。数字化系统的精准预测功能还能实时监控货品临期情况,减少浪费并保障食品安全。

但这些“省下”的时间并未被浪费。冼静举例,团队利用空闲策划社区活动,如联合商圈举办会员生日会,将“卖汉堡”升级为“卖汉堡+情绪价值”。“AI解放了我们的双手,让我们有更多精力去创造人情温度,提升顾客体验。”她说。

多元化人才吸纳与培养

当入职19年的冼静运用数字化工具高效开展餐厅管理时,入职10个月的谭艺峰正经历“菁英管培计划”,挑战18个月从基层到管理岗的晋升路径。

谭艺峰说,几个月以来,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麦当劳多元化的人才结构。“我是一名文科生,应聘时曾担心专业不对口。入职后才发现,伙伴们来自不同领域,跨越多个年龄段,具有不同的能力和特点。” 

交流中,谭艺峰多次提到伙伴们都很“厉害”,他从中学到了很多技能。以每天用餐高峰时段为例,需要每一位麦当劳伙伴共同协作,初入行的谭艺峰常常因为速度跟不上而慢半拍。“一位餐厅阿姨只看了一眼,就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谭艺峰表示,通过向伙伴们学习,让他感受到了充满努力与热情的工作氛围。

教练制培养模式,也令谭艺峰印象深刻。作为一名管培生,起初让他最担心的是自身能否通过18个月的培训。然而,“餐厅总经理+营运顾问”的教练制培养模式以及AI体系的全套配合,全然“吹散”了谭艺峰心中的胆怯。“一方面,教练们会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导我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数字化系统会精准设定每月学习目标,并进行定期反馈,修正计划。”

交流中,冼静和谭艺峰都提到了麦当劳“社区品牌合伙人”岗位,这也是今年招聘设立的新岗位——员工走出餐厅,组织社区活动、商圈活动、学校团餐等。这种“从执行者到创造者”的转变,让Z世代感受到工作的意义。

“效率+温度”更具竞争力

陈驹,则看得更远、更广阔。

作为麦当劳广州市场高级总经理,陈驹在麦当劳的麦龄已经超过20年。他深刻感受到近些年公司在科技方面的用心投入。自2017年麦当劳中国进入“金拱门时代”以来,数字化转型成为品牌在本地加速发展的关键性战略。2020年底,麦当劳中国首个IT战略研发中心—南京研发中心正式启用。作为麦当劳中国的科研总部,这里有超过450位技术专家,为科技赋能出谋划策。未来五年,麦当劳中国将投资四十亿元,加速数字化研发与创新。

在一份2024年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中,麦当劳排名第五,也是前十名中唯一的传统企业。其它上榜企业均来自科技行业。身处传统行业,积极拥抱科技、运用科技。这或是麦当劳能够跻身其中的主要原因。

“数字化工具的开发和应用,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工具。通过技术优化流程,麦当劳为员工创造更人性化、更舒适的工作环境。”陈驹说,麦当劳正在用“效率+温度”的模式,重新定义服务业的价值。技术替代了冰冷的重复,而人的创造力、共情力和社区联结,成为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这也正如冼静所说:“数字化让管理更精细,但团队的温度才是留住人的关键。”当生日提醒、员工关怀通过系统自动推送,当“巨无霸蛋糕”成为庆祝仪式特别礼物时,技术则成为了传递温暖的桥梁。

洞察职场:年轻人渴望稳定与成长性工作——麦当劳中国发布《AI时代年轻人理想职场洞察报告》

今年,麦当劳中国还首次联合国内头部财经媒体《第一财经》,推出了《未来已来——AI时代年轻人理想职场洞察报告》,进一步展现麦当劳对新时代年轻人就业需求的持续关注。报告揭示了AI时代,年轻人对雇主和职场的真实期待。

1、稳定和成长,我都要!

在调研收集到4312份有效问卷中,即将毕业的受访者达54.8%。报告显示,年轻人在选择工作时,工作稳定性(48.6%)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高薪和福利(45.6%),成为年轻人最看重的因素。除了有竞争力的薪资和物质保障之外,年轻人最期待的是晋升、技能认证等可量化的职业成长(46.7%)。

作为一家拥有超7000家餐厅与20万员工的大型企业,其能够长期吸引年轻人才的原因之一,正是为年轻人提供了兼具稳定与成长的平台。例如,麦当劳的全明星大赛已有28年历史,过去两届全明星大赛的全国冠军中有84人已获得晋升,这恰恰是年轻人渴望的可量化的成长路径。

2、AI再好,比不上我的工作搭子

技术的发展无疑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但良好的团队氛围和人际关系仍然是影响年轻人择业决策的关键因素,接近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友好愉快的团队氛围和志同道合的伙伴“重要”(34.9%)或“非常重要”(41.1%)。麦当劳内部的人员幸福感指数调研发现,餐厅的一线员工和管理层都将“欢乐的工作氛围”列为留任的重要原因,分别占比58.5%和53.9%。

据了解,麦当劳会定期组织户外拓展、员工生日会、总经理年会等各类团建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去年,麦当劳中国举办了史上最大规模餐厅总经理年会,全国超6000名麦当劳餐厅总经理齐聚澳门分享工作心得,获得表彰,畅游澳门,让员工感受到归属感。

3、琐事交给AI,精彩由我创造

年轻人乐于拥抱AI,希望技术能释放自己去做更具创造性和有意义的工作。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职场生态,但对于AI取代部分工作内容,更多年轻人持乐观态度,44.6%的年轻人认为这将释放他们去从事更具创造性和有意义的工作。

4、技能槽已空,学习无止境。

年轻人渴望持续学习,希望公司能提供系统化的培训等职业发展支持。有高达62.3%的年轻人将“技能培训”列为最需要公司提供的职业发展支持,在培训类型的选择上,他们会优先选择的前两个培训类型分别是AI/数字化(63.1%)和行业认证(57.5%)。

麦当劳高度重视员工的技能培训与发展,以汉堡大学为核心,麦当劳通过 “麦麦e学” 在线平台和线下课程支持员工在岗学习,每年累计投入超230万小时培训。麦当劳还携手全国556所高校深化推进校企合作,并通过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与133所高校签署191个合作项目,预计惠及超过4000名高等院校学生。

5、上班拼效率,下班享自由

年轻人愿意在工作中全力以赴,多劳多得,也希望获得生活与工作的平衡。麦当劳通过有保障、有福利、有发展的“三有”全面薪酬福利体系很好地回应了这些需求。麦当劳为餐厅不同岗位定制了不同的薪酬体系,提供包括月薪、计时、计件等多元化计薪方式,并叠加工时补贴、岗位津贴、带店津贴等多重激励,麦当劳不仅确保员工享受法定假日,还提供额外福利年假,服务满十年的员工可获得8周全薪长假。

文|吴珊

图|受访者提供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