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将饺子卖到全球年入60亿,留给女儿最珍贵的人生财富

祝愿天下的妈妈母亲节快乐!

超市里卖的速冻水饺,最好吃的品牌是“湾仔码头”,皮薄馅大,味道非常好。把“湾仔码头”这个速冻饺子卖到全球的臧健和,更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母亲,让人肃然起敬。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位母亲,能把中国人的饺子卖到全球,年入60亿呢?母亲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来了解她的故事,真的令人非常感动!

1 早年经历

苦难的童年,不幸的婚姻

1945年,臧健和出生在山东日照五莲县,父亲远在台湾省杳无音信,为了活命,母亲带着臧健和和妹妹离开老家,一路流浪,一路乞讨到了青岛。臧健和从小就非常懂事,14岁的臧健和选择辍学,去医院当一个女护工。臧健和十分勤劳,不怕脏不怕累,她努力工作赚的每一分钱都不乱花,把钱都交给母亲养家。

1967年,22岁的臧健和遇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一位来自泰国的援华医生。1968年,臧健和结婚了。24岁臧健和生下大女儿蓓蓓,4年后便有了小女儿蓬蓬,一家人过着幸福温馨的生活。1974年,一封从泰国来的电报,打破了一家的平静。丈夫的父亲离世了,家人催速速回国奔丧。临行前,丈夫向臧健和许诺,为母女三人办手续,全家在泰国团聚。1977年,臧健和带着2个女儿抵达泰国。臧健和再次见到丈夫,才知道夫家竟是泰国的富商,丈夫子承父业,经营着家族生意,不仅有了新的妻子,还生了一个儿子。在泰国,一夫多妻是合法的,臧健和却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她果断决定带着两个女儿离开泰国,与丈夫一刀两断。

一个女人用坚强的骨气证明了,不能接受不合理的婚姻,勇于拒绝,独自活出自己的人生。

2 香港创业

带着两个女儿讨生活,艰难困苦压不倒坚强的女人

1977年,32岁的臧健和带着两个女儿从泰国辗转抵达香港。她租了4平方的地下室和女儿住下了。由于一开始不懂粤语,臧健和只能在香港寻找不需要太多交流的工作:洗碗、擦车、私人护理,尝遍了底层职业的辛苦。她同时打三份工维持生计,每天只睡4小时。可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命运又给了她重重的暴击——洗碗时因地滑摔倒,腰骨裂伤一度,失去工作,又被诊断出糖尿病,商家拒赔。但就是在这般艰难的处境下,她却毅然决然地拒绝了香港社会福利处提供的公援金,那是源于内心深处对生活的不屈与抗争,更是一份为女儿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在支撑着她,让她不愿向命运低头。她说:"领公援金会让我失去骨气,孩子们怎么挺直腰杆做人?我不想走捷径,我的选择会影响我的孩子的未来" 。

在家养伤的臧健和失去了工作,朋友来看望她。臧健和做了一顿饺子招待朋友,朋友吃了饺子,赞不绝口,打趣说:“水饺味道那么好,不如去卖饺子吧。”这句话点醒了臧健和——她可以卖北方人最擅长的饺子维持生计啊。卖饺子的地点选在湾仔的码头。当时的中国香港没有地铁,维港上的船运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人流聚集。由于没有足够的钱开铺位,臧健和拿着500块港币,自制一辆木头推车,开始了推车上的卖水饺生活。

3 万事开头难

卖饺子也不是容易的事

一开始,她的饺子生意很不错,不过,细心的臧健和很快发现,吃她饺子的客人都是来港打工的北方人,土生土长的中国香港人和广东人很少。1978年秋天,臧健和看见一位顾客吃完把饺子皮丢在碗里,臧健和赶忙追上去问原因,客人说:“饺子皮厚得像棉被,怎么下得了口?” 臧健和明白了,香港人,广东人喜欢吃云吞,都是薄皮的,北方的饺子他们吃不惯。

为了做出适合香港人口味的饺子,臧健和吃遍了家附近的小吃店,回来就调配饺子馅的比例,最终调出肥瘦肉比例改为3:7,这样“馅的味道鲜而不腻”。同时,臧健和尝试用各个地方的面粉,一遍遍改良饺子皮,直到后来找到兴凯湖的面粉,这才擀成又爽滑又筋道的薄皮。臧健和天天在码头上等候那位提出批评的顾客,最后竟在来往的人群中找到了这位顾客。当这位顾客吃了一碗臧健和的新水饺后,忍不住大声说:“好吃!好吃!”

臧健和的水饺不断地受到顾客的肯定,这份活尽管低下,尽管劳累,但只要能做下去,能给女儿挣口饭吃,还能为女儿交学费。可臧健和属无证经营,在中国香港无证经营有着被抓的危险,臧健和不得担惊受怕中躲躲闪闪地做生意。一次负责放哨的小女儿因为注意其他商贩带的可爱小狗,而忽略了警察的到来。臧健和的摊子,被警察抓个正着。女儿看到妈妈被抓,吓得哇哇直哭,看着可怜的孩子哭成这样,臧健和再也忍耐不住了,她也激动了流下了泪水。臧健和一边哭一边弯下腰,一手抱着一个孩子,亲着女儿满挂着泪水的脸:“是妈妈不好,是妈妈没本事保护你们。”看到母女儿三人这一幕,那位警察的眼圈红了,警察摁着推车的那只有力的大手松开了:“下次早点收!” 然后转身离去。女儿破涕为笑,激动地跳起来:“妈妈得救了,妈妈得救了!

4 迎来成功转机

骨气撑起未来的成功

1983年左右,当时香港大丸百货的老板想投资臧健和的饺子,大丸百货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在中国香港开了30多家连锁超市。老板提出公司化运作建工厂,让水饺进超市,条件是技术归大丸,用日本商标。臧健和没有任何犹豫,就拒绝了与大丸合作。这样的坚持反而得到了日本集团的尊重,最后谈判的结果是,臧健和保留了自己的商标。

臧健和关怀员工、尊重员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使他们有安全感,她更重视质量,不愿意给顾客没有质量保证的食品。臧健和在各种不同场合都在对自己的员工讲:“我们包饺子给自己吃的时候没有任何压力,但当我们出去卖饺子,给顾客吃,给香港的人吃,给全中国的人吃,我们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我们一定要记住,做食品生意的人一定要有做生意的良心。”

臧健和说:“一个女人,在困难中的态度和意志会影响孩子一辈子。作为母亲,千万要有一点精神。”

1997年,美国最大急冻食品生产商品食乐(Pillsbury)和湾仔码头正式合资,获得后者的70%股权。第二年,双方合资1000万美元在上海浦东新建的工厂投产,湾仔码头水饺正式打入内地市场。其后,广州、北京的生产基地纷纷投产。

2001年,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通用磨坊收购它的美国竞争对手品食乐,以此获得对湾仔码头的控股。通用磨坊对湾仔码头的影响巨大,解决了湾仔码头冷链物流问题,助力它向全世界发展。

湾仔码头,“像妈妈一样用心做美食”这一品牌理念深入人心。

5 热心公益事业

臧健和成功之后,并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她先后给祖国的山东,江苏,陕西省都捐赠了善款。建立了以臧健和母亲命名的“臧毓淑颐康老年公寓”。在山东大学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并帮助他们应对家庭及个人突发性重大事件。臧健和向南京大学捐资10万元支持“南京大学学生重症医疗救助基金”,帮助身患重症的困难学生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

为陕西省吴堡县贾家山村和郭家腰山村修建了312口“湾仔码头母亲水窖”,解决了当地居民饮水问题。之后又修建562口“母亲水窖”,解决了陕西省定边县村民的饮水困难问题。

新华社这样评价她:“臧健和上世纪70年代从内地流落中国香港,为谋生计,她靠推着一辆木头车在湾仔码头摆卖水饺起家,成为狮子山下白手起家的奋斗传奇。”

作者 | 本文转载自@冰雪智慧屋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