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热腾腾的烩面端上来,香气扑鼻,碗里鸡肉、海带丝、粉条堆得满满当当,才5块钱!这碗面来自河南大集上一个卖了30多年烩面的摊子,大叔每天出摊,摊位前总是挤满了人。烩面是河南人的心头爱,筋道的面条,浓郁的汤底,吃一口满嘴香,关键还便宜,谁能不爱?
这位大叔的摊子火了30多年,靠的就是手艺扎实。每天凌晨,他就在家把面团揉好,切成条,备好配料。到了大集,支起一口大锅,热水咕嘟咕嘟冒泡,面条下锅煮几分钟,捞出来就是一碗喷香的烩面。摊子简陋,连个像样的桌子都没有,碗里还得套个塑料袋,省得洗碗麻烦。可来吃面的人根本不在乎这些,图的就是那口熟悉的味道。
烩面的精髓在汤。大叔用猪骨头熬汤,熬上大半天,汤面上浮着一层厚厚的油脂,看着油腻,吃起来却香得不行。面条煮好后,先放海带丝、粉条、韭菜,再舀一勺调料,浇上热汤,最后盖上几块炒好的鸡肉。鸡肉提前用酱料炒过,酱香味浓,咬一口又嫩又入味。吃过的人都说,这鸡肉烩面一点不比羊肉烩面差,5块钱能吃到这味道,值!
不过,有人吃完却有点不乐意。有个小伙子吃了碗面,嘀咕说现在的烩面“变味”了。以前烩面都是羊肉当浇头,后来有的摊子为了省钱改用羊杂,现在竟然用鸡肉,感觉传统味道没了。他这话一说,旁边的人乐了:“5块钱一碗,你还想吃啥?羊肉现在多贵啊!”小伙子被怼得没话说,只能埋头吃面。
其实,鸡肉烩面在河南一点不稀奇。烩面种类多,除了羊肉烩面、牛肉烩面,鸡肉烩面也有不少粉丝。牛羊肉价格贵,鸡肉便宜,成本低,摊贩们能多赚点。更重要的是,有些人不吃牛羊肉,但又馋烩面的味道,鸡肉烩面正好满足这群人。素烩面太清淡,鸡肉烩面既有肉香又不贵,市场可不小。
大叔的鸡肉烩面能火,靠的不只是价格低。每次出摊,他都笑呵呵地跟客人聊天,问问“汤够不够咸”“面要不要多煮软点”。有老顾客来了,他还能记起人家爱吃啥,熟得跟家人似的。摊子虽然简陋,但这份人情味让很多人吃完面还想再来。大集上人来人往,很多人专程开车过来,就为吃他一碗面。
烩面这东西,看着简单,背后却有不少门道。面得用高筋面粉,揉得够劲道,吃起来才滑溜有嚼头。汤得用真材实料熬,猪骨头、羊骨头熬上几个小时,汤白味浓才算合格。配料也不能马虎,海带丝得泡软,粉条得煮透,鸡肉得炒得香喷喷。别看一碗面才5块钱,每一步都得用心,不然味道差一点,客人扭头就走。
这几年,烩面不光在河南火,还传到了全国各地。北京、上海、广州,哪儿都能找到烩面馆子。有人专门跑去河南学手艺,回来开店,生意好得不行。烩面便宜又好吃,谁吃谁喜欢。河南人提起烩面,眼睛都亮了,觉得这是自家的骄傲,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
鸡肉烩面和羊肉烩面到底哪个好吃?这个问题在网上吵得挺热闹。有人觉得羊肉烩面是“正宗”,味道浓,肉香足。有人觉得鸡肉烩面也不赖,便宜还好吃,适合天天吃。吵来吵去,大家都承认,烩面好吃的关键不在肉,而在汤和面。汤浓面筋道,啥肉都好吃。
大叔的摊子还在大集上,每天照旧忙活。他不管别人吵啥“正宗不正宗”,只管把面煮好,把汤熬香。30多年了,他没涨过几次价,5块钱一碗,图的就是让大家吃得开心。有人问他为啥不换个地方开店,他笑笑说:“在这儿挺好,熟人多,热闹。”
烩面这碗面,承载的不只是味道,还有河南人的生活记忆。赶集的时候,吃碗烩面,热乎乎的汤下肚,整个人都暖和了。年轻人爱吃,老年人也爱吃,简单一碗面,却能让大家围在一起,聊家常,笑呵呵。烩面火遍全国,靠的不只是味道,还有这份让人舒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