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大家喜欢,我会一直摆下去”

本文转自:十堰日报

一个简易凉茶摊,义务煮茶三十六载,情暖八十万过客。“凉茶爷爷”舒登柱:

“只要大家喜欢,我会一直摆下去”

本报记者 潘雪 通讯员 朱继利王前

在通往武当山金顶的东神道上,丹江口市盐池河镇三岔河村村民舒登柱的凉茶摊已伫立36年。36年间,他更换了无数方桌和保温桶,损耗的茶杯、暖瓶难以计数,累计用掉茶叶700余公斤、中草药600余公斤,免费供应茶水超80万人次。

山路蜿蜒,一杯茶水解人忧

武当山东神道穿盐池河镇三岔河村而过,曾是房县、四川等地游客登山的必经之路。据舒登柱回忆,早年每天有数十名游客从他家门前经过。在交通不便、道路泥泞的年代,行人常向村民讨水喝,或直接饮用山涧溪水。那时候,他的奶奶便在路边摆上木桌,煮好茶水供路人饮用。

奶奶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起床,准备好一大家子人的早饭后,便开始煮茶。在夏季暑气最烈的时候,她还采集薄荷、鱼腥草、夏枯球、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熬成药茶,供过往行人消暑解渴。有时奶奶身体不舒服,舒登柱的父母便会主动承担起烧水煮茶的任务。

1989年春,舒登柱迁居至东神道附近。考虑到奶奶年事已高,他决定将这份善举传承下去。他和妻子买回保温桶、茶具和茶叶,在门口支起一个简易摊位,并将茶水和杯子置于方桌上,方便行人自取。此后,他每日清晨先把保温桶、热水壶装满茶水后再下地劳作,干完农活后第一时间前往茶摊续添茶水。

分文不取,一腔热忱暖人心

曾有游客劝舒登柱:“如今是商品经济时代,你完全可以卖茶水赚钱。”他却婉拒道:“免费送茶水,是祖辈传下的规矩。虽然只是一杯茶水,却是武当山递给游客的温情名片。”

舒登柱家境并不富裕,妻子患有高血压,一双儿女都在上学,家中农活和家务全由他一人承担。自从摆了茶水摊,他每日需烧煮好多锅开水。尤其夏季饮水的人多,他更是反复添水,确保路人都有水喝。早年,他都是沿着崎岖山路到300米外的河中挑水。直至2003年10月,家里通了自来水,他才结束了挑水生涯。

2011年,他的妻子突发脑溢血,4万余元的医疗费用让家庭陷入困境。即便如此,他也坚持每天摆摊为路人提供茶水。他始终铭记奶奶临终前的嘱托:“茶水摊一天都不能停,要一代传一代,一直摆下去。”

2016年2月,舒登柱家建新房时,他特意让工人在房前路边修建一个固定的水泥台,用于摆放保温桶、暖水瓶和茶杯。

爱心传递,一人行善众人随

舒登柱不计得失、无私付出的善意举动,感染了身边很多人。每逢节假日,他的子女就回家帮忙烧水煮茶。还有村民自发采摘中草药,送到他家用来煮茶。

2017年,舒登柱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不少爱心人士纷纷提出捐赠饮水机、保温桶、净水器等物资,均被他婉言谢绝:“实在不好意思给大伙儿添麻烦,我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儿。来喝茶的人越多,我心里越高兴。只要大家喜欢,我会一直摆下去。”

舒登柱祖孙三代接力施茶的故事,已在盐池河镇传为佳话。这份坚守不仅激励着众人践行善举,更带动当地形成了友善待客、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良好民风、家风、社风。

山路弯弯,茶香悠悠。如今行走在东神道,青石板上似乎仍回荡着挑水人的脚步声。从“凉茶小哥”到“凉茶爷爷”,舒登柱用36年的坚守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这份跨越岁月的善意,如同武当山涧的清泉,滋养着精神文明的参天大树,见证着新时代家风传承的磅礴力量。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