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店比电子厂还累?

在很多人眼中,蓬勃发展的新茶饮行业,因其门店众多以及轻快、灵活、好入门的特性,似乎是所有打工人的理想备选。

 

但如果你搜索一下各大社交平台就会发现,越来越多曾在奶茶店工作过的人,正在用亲身经历“劝退”后来者。

01

没有椅子的门店,是年轻人真正的“站场”

 

在社交平台上一则关于“奶茶店其实是比电子厂还要辛苦的”的帖子引发热议,该作者在配文中说:“在中国好像除了星巴克外,没有一家饮品品牌会给员工提供座椅。”而帖子的评论区,也瞬间成为了茶饮、咖啡从业者的“受苦实录”。

  

“我感觉奶茶比服务员还恐怖,我做过服务员很累,但是我能接受,奶茶店我只做过一天,接受不了,跑路了,一边要制作,记配方,一边要收钱,点单,还有外卖,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不让坐。”有网友这样形容第一天的奶茶从业体验——压倒性。

  

更有瑞幸顾客回忆:“那天店里就一个小姑娘,我以为其他人上厕所了,观察半天才发现就是她一个人。”这并非个例,评论回复提到:“瑞幸有些门店就是一个人开早,晚班顶多就是两个人”。这样的情形在连锁饮品品牌中早已司空见惯。

  

还有最近因京东入局外卖,许多门店疯狂爆单的库迪,一位在高峰期到库迪门店点单的消费者惊呼:“第一次感受到其实咖啡店的店员才是真正考验多线程工作的,一边盖盖子、一边退单,一边报号、一边还有一大堆骑手等着取餐。”

  

休息空间的缺失,在不少门店不是偶发,而是常态。有网友说:“在瑞幸兼职6小时,一天都受不了,脚痛、腰痛、手痛。”

 

02

电子厂让你麻木,奶茶店忙起来根本没时间麻木

 

被忽视的劳动强度,是饮品行业的公开秘密。过去,奶茶店作为“轻资产创业代表”,常常被包装成“高利润”的代名词。但现实远比想象辛苦得多。

 

一位应该是有过相关从业经历的网友直言:“电子厂让我感到麻木,奶茶店忙的时候根本没时间麻木”。

 

甚至有人在辞职之后回忆:“奶茶店干了一年多,腿上血管特恐怖,离职了。”

  

高峰期时,奶茶店的节奏堪称“战场”。一位外卖骑手提到自己去年在“秋天第一杯奶茶”时期,在霸王茶姬的真实见闻:“霸王茶姬9点刚开业,单子出到300多单。店里一共4个人,12单拉满,全部报备取消,中午去看了一眼都1000多单了,直接关线上了,比流水线还猛,几十个骑手在等着。”

  

而在节假日一些特殊时段,外卖平台的“爆单”更是会进一步压缩门店容错空间,内外压力之下,出错也成了常态。

 

一位已经在奶茶店干了一个半月,准备月底“跑路”的女性员工更是直言:“目前就在奶茶店,上班期间不能看手机、不能坐、不能靠着柜台休息,八九个小时全程站着,排班是单休,生理期搬货理货,腰痛的直不起来,经血都黑了,就那一天不想碰冰,人家觉得我娇气。”

  

03

不是不愿坐,而是没有坐的资格

 

在评论区的讨论中,除了对身体疲惫的细节描述,更多人开始质疑一个看似简单但背后有制度逻辑的问题:为什么奶茶店员工不能坐下?

 

“怕你坐下偷懒?”“怕看手机?”“怕顾客投诉?”——有人疑惑:“餐饮店,奶茶店,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坐着,如果怕起身慢,可以用高脚凳啊。”

 

一位从业者更是直言:“干奶茶,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资本会榨干你每一滴血’。”

  

如果不是因为能兼职,我也不想在奶茶店干。

  

事实上,不只是奶茶店,许多服务行业的岗位也存在“站岗式”劳动。

 

比如导购、黄金珠宝门店的销售人员,即便客流稀少,也极少有人坐下休息。原因在于形象要求:站着更精神,面带微笑才显得有热情。但这份“形象管理”背后,是长时间的体力透支。

 

有一位在黄金店只工作了一天的网友是这样说的:“做一休一很诱人,可我只干了一天,站了13个小时,腿太疼了,佩服这些柜姐们,太牛了。”

  

在这些岗位上,“不能坐”一是工作需要,二是一种由上至下默认的“敬业姿态”标准。

 

也有曾在星巴克兼职的网友表示:“我在星巴克兼职的时候都蹲在地上,哪来的座椅。”

  

当然,并非所有门店都如此。有网友提到,家楼下的幸运咖员工就能坐下休息,店里没人时还能玩会儿手机。但这类例外,在连锁品牌体系中并不常见,大多数员工面对的,仍然是“无椅可坐”的高压常态。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奶茶店是一种“退一步”的就业选择。但随着亲身体验与社交平台上真实记录的增多,这种“甜蜜事业”的代价,正在变得更透明,也更沉重。

 

“摇奶茶还不如送快递,骑车时还能坐会”有人感叹。

 

站着不动也是疲劳,甚至更难被察觉。茶饮行业的确灵活,门槛也低,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为每一个真实站在台前的年轻人,留下一点可以喘息的空间。哪怕只是一把椅子,也可能成为改变工作体验的开始。


(美食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5月06日 14:04[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