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痴”育种教授:将事业扎根于泥土

河南洛阳农学院教授王林生光着膀子在屋子里整理小麦的视频近日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向这位最接地气的教授致敬。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王林生和他的爱人张雅莉女士得知,网络热传的视频并非都是今年所拍摄,但是王林生确实是一名将事业扎根于泥土中的教授。他几年前选育出的小麦品种已经在河南、陕西、江苏、安徽等地推广。

帮农民增产增收一直是自己的愿望

王林生教授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从5月底小麦接近成熟时,就开始为“材料”忙碌。直到最近自己还在收集并处理“材料”。对于网络上众多网友的关注,自己并没有时间一一查看并回应。

“目前这些‘材料’都是6年前的杂交后代,每年都要在试验田里种出来,观察并记录它们的抗病性、耐寒性、耐旱性以及分蘖、品质等。”王林生介绍,经过分析,他会从中选出最优性状的“材料”,决定下一年度是否继续种植,最终才能选出“未来的品种”。

王林生在1982年成为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知道农民的艰辛,所以大学时他选择了农学专业。

“毕业之后我留在了洛阳高等专科学校任教,梦想着有一天能把小麦的产量提高上去。帮农民增产增收,也一直是自己的愿望。”王林生表示,自己从未停止专业研究,因为在他心目中,河南每年8500万亩以上种植面积的小麦极为重要,“我之前参与过小麦新品种豫麦46号等品种的选育。作为主持者,2021年选育出了科大1026这一国审小麦新品种。”

说起自己带头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王林生认为,科大1026品种具有优质强筋、产量高、耐寒抗病的特点,面筋和蛋白质含量高,可以成为面包、蛋糕等的原材料。

王教授认为,搞农业就要脚踏实地,种好中国粮,培育好自己的专有品种,端好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光膀子”视频拍摄于几年前

王林生的爱人张雅莉此前和丈夫一样,也在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书,不过她在几年前已经退休。两人祖籍山东菏泽,从小在农村长大,所以对农村和农业怀有很深的感情。

“他比较老实,不善言谈,但是做起事情非常执着。”张雅莉说,她经常陪着王林生一起到农田里忙碌,“他在田里一待就是一天,根本就不愿离开。中午该做饭了,叫他下班他也不走。”

很多时候,王林生在田里观察小麦长势,都处于一种趴着或者单膝跪着的状态,心疼之下,张雅莉就偷偷地拍摄下来留作纪念。

说起王林生的“工作狂”状态,张雅莉讲起了那个被网友热传的“光膀子”视频。她告诉北青报记者,网络上流传的“光膀子”整理小麦的视频并非今年拍摄。几年前,刚刚入住在农学院的新校区内,两人所住的房子里还没有电扇和空调,只有简易的厨房和橱柜。家里既是存放小麦的仓库,也是随时可以开始的打麦场。

“那一天,屋子里很热,他光着膀子在忙活那些‘材料’,已经入迷了。中午我做好了凉面条,很快就要坨了,连续呼叫好几次要求他吃饭,他一声不吭。”张雅莉回忆,她举起了手机“威胁”丈夫,“你再不吃饭,我就要把你的形象拍下来。”

其实,当时王林生已经忘记了酷热,只是专心忙活自己身边的“材料”。看到王林生不为所动,张雅莉就将这一场景拍摄了下来,并转发到了一个同学群里。

视频发布在网上之后,有网友称呼王教授为“麦痴”。

“如果脚下能扎根,他愿意长到地里”

在张雅莉心目中,王林生在选育“材料”的时候,从早上5点多开始,往往在农田里一待就是一天。用张雅莉的话来说,“如果脚下能扎根,他可能愿意长到地里”。

性格执拗的王林生不喜欢戴草帽,选育种子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太阳下晒着,导致颈肩部位常常脱皮,有时候因为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还会嘴唇干裂。王林生在田间观察时间过久,看花了眼睛,不得不经常求助妻子帮忙看下两种“材料”之间有何不同。

“他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再做不出成绩,我都不答应。”张雅莉说。

说起对未来的期待,张雅莉认为,培育小麦品种常规条件下每年只能种植一次,如果有更好的条件——每年可以种植好几代,那样的话,将更能加快育种速度。

文/本报记者董振杰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