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危物种!23年再现宁夏贺兰山,6年在野外只见过5次,像鼠又像兔

文|七月

编辑|七月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宁夏贺兰山里就生存着一种长相奇特的动物。

要说它是只老鼠,估计没人会反对,可要说它和兔子沾点边,光看外形可就没人会相信了,这怎么可能是兔子?

这小家伙不仅长得特别,行踪更是神出鬼没,也只有运气爆棚的人才能在野外碰到它。

假如真的碰到它了,可千万不能看它可爱就带回家养,不然就摊上大事了,因为它是极危物种!

这还得从2023年2月28号说起,这天贺兰山的工作人员正在巡山,他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沿路的风景。

山上的花草树木他都很熟悉了,看着它们就像看到自家孩子一样亲切。

他路过一片石堆的时候,似乎看到有小动物在上面穿梭,他就停下脚步,悄悄靠近石堆,不过他也不敢靠得太近,怕吓到小动物。

得亏他耳清目明,石堆上果然有只小动物,于是他就举起相机咔咔拍,赶紧先拍了几张,才仔细观察起来。

他发现这只小动物长得特别像老鼠,这脑袋、这眼睛、这胡子,真跟老鼠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

不过它长得比老鼠可爱多了,与其说像老鼠,不如说像仓鼠更准确,起码仓鼠更能让人接受。

它的两只耳朵圆圆的,四条腿也比老鼠的粗壮,眼睛像两颗小黑豆,屁股后面似乎没有长尾巴。

它脸上的毛灰中透着黄,背上的毛则是银灰色,四肢和肚子上长的应该是白色的毛,耳朵下面的脖子上有一块深红色的斑块。

这个毛色和石头颜色特别接近,如果它一动不动,不仔细看根本注意不到它,隐蔽得非常完美。

工作人员好歹也是在林区工作的,虽然他也感叹于这个小家伙的样子,但他没有忘记正事,立马将照片上报领导了。

经过鉴定小家伙居然是个极危物种,数量稀少,在野外很难遇到。

2017年一名旅客去贺兰山旅游,拍了很多动物照片,其中有一张就是这个小家伙的全身照。

可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拍到它了,六年间在野外也只偶遇过五次。

见过它的人很多都说它长得像老鼠,也有的人说它的背影像兔子,真的太奇怪了,它到底是老鼠还是兔子?

贺兰山鼠兔

这个萌萌的小家伙就是贺兰山鼠兔,这下不用纠结它叫什么了,名字直接涵盖了鼠和兔。

不过别看它长得像老鼠,名字里也带个“鼠”字,它可是货真价实的“兔子”,这个目下面只有两个分类,一个是兔科,一个就是鼠兔科。

贺兰山鼠兔在同类里算是大块头了,毛色还会随着季节变化,每年的4月中旬,它全身的毛色就会变成亮锈红色,到了9月上中旬,又变成了淡铁灰色。

它的两只圆耳朵可不是随便长的,高海拔的寒冷环境,这种耳朵能减少热量散失;粗壮的四肢能在乱石堆里跳跃;短尾巴则降低了活动阻力。

贺兰山鼠兔生活在海拔两千米的山上,它喜欢在乱石堆里跳跃,还喜欢在里面挖洞,既能躲避天敌,也能储存食物,更能繁衍后代。

贺兰山鼠兔会将蒿草、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的茎叶咬下来,晒成干草堆放在洞里,因为它们不冬眠,这些就是冬天的干粮。

每年四月,贺兰山鼠兔进入繁殖期,雌鼠兔怀孕大约一个月,一年只生一胎,每次生二到四只小鼠兔。

幼崽出生二十天后就能独立活动,这个繁殖速度比其他鼠兔慢多了。

除了繁殖季节,贺兰山鼠兔平时很少叫唤,所以人们更难在野外发现它们。

2016年贺兰山鼠兔被列为濒危物种,后来根据它种群持续衰退的状况,在后续评估中又把它提升到了极危,在我国还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这说明贺兰山鼠兔面临极高的灭绝风险,由于种群数量太少,至今都没有开展过专项调查,足以见得贺兰山鼠兔的珍稀程度。

最直接的威胁是栖息地破碎减少,贺兰山鼠兔是中国特有种,只分布在贺兰山脊顶地区,这个总面积还不足100平方公里。

可人类活动还一直在压缩它的生存空间,伐木采矿、修登山步道等,都会破坏它们的栖息地。

还有就是气候变化,贺兰山鼠兔喜欢高海拔寒冷环境,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海拔地区的温度会发生波动。

这不仅会影响它们觅食,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贺兰山鼠兔吃植物为生,植物生长不稳定,它的食物来源也就不稳定。

再加上它们的繁殖效率很低,种群恢复的速度就更慢了,一旦个体数量减少,短时间内很难补上来,慢慢地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为了保护贺兰山鼠兔,应该先修复栖息地,严格划定核心保护区,减少人为干扰,再种点蒿草、莎草等原生植物,改善栖息地的植被条件。

山上的很多步道将贺兰山鼠兔的栖息地分割开了,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修建生态廊道,连接被分割的栖息地,帮助种群间实现基因交流。

更重要的是人们的保护理念要转变,贺兰山鼠兔是生态链的重要一环,洞穴可以给小型爬行动物提供栖息场所,还是天敌的食物来源,它的存在可以维持生态平衡。

保护贺兰山鼠兔,本质上就是保护贺兰山的高山生态系统,而这个系统的健康,还能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

结语

如果我们现在再不采取行动,也许用不了多久,贺兰山鼠兔就会永远消失在贺兰山。

保护贺兰山鼠兔,不只是为了留住一个可爱的物种这么简单,表面上是贺兰山失去了一个物种,实际上受损的还是生态环境。

希望未来有一天,在贺兰山的山脊上,我们能更容易地看到贺兰山鼠兔的身影。

对此大家怎么看?

信息来源:光明网2023年3月2日《时隔6年,它再度现身!》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