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男子吃他汀吃出肾衰竭,只因他犯了2个错误!长期吃注意这4点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老杨今年62岁,退休前是一家工厂的技术员,性格憨厚又爱操心。三年前,体检时发现自己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胆固醇”)都偏高,医生建议他服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

“这药听说是长寿药,吃了没坏处!” 老杨当时高高兴兴地接过药,还和邻居们夸自己“捡到宝”。但没想到,三年后,他却因为急性肾衰竭住进了医院。

在市人民医院,接诊老杨的是肾内科的王医生。他仔细查看了老杨的病历,得知老杨刚因为血肌酐急剧升高被转入肾内科。检查显示,老杨患上了急性肾损伤,并且伴随严重的横纹肌溶解。

王医生皱了皱眉头,问老杨:“老杨,你吃他汀多久了?有没有感到肌肉酸痛或者无力?”

老杨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我吃了三年了,医生说降胆固醇对心脏好嘛。我平时还真感觉腿和胳膊有点酸,尤其最近两个月,不过想着是年纪大了,没在意。”

王医生叹了口气:“您这是典型的他汀相关肌病,再加上没有及时调整用药,才引发了横纹肌溶解,进而导致肾衰竭。”

老杨一愣:“医生,那我是不是不能吃他汀了?心脏怎么办?”

王医生耐心地解释:“他汀药是好药,但用得不对就会伤身体。您这次出了问题,是因为犯了两个关键错误。”

他汀使用中的两大错误

错误1:忽视肌肉酸痛的信号“他汀药虽然能有效降胆固醇,但一部分人会出现副作用,比如肌肉酸痛、无力,甚至横纹肌溶解。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可能造成肾脏损伤。”

王医生引用了权威数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期服用他汀的人中,大约有5%-10%可能出现肌肉相关副作用,横纹肌溶解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

老杨感叹:“怪我大意了,明明有症状却当成小毛病。”

错误2:自行增加药量在进一步询问中,王医生发现,老杨觉得自己胆固醇高得厉害,就擅自将医生开的他汀剂量从每天20毫克提高到了40毫克。

“医生,我想着多吃点药,效果会好得快,没想到反而把身体吃垮了。” 老杨懊悔地说。

王医生严肃地提醒:“他汀药物有明确的剂量限制,擅自增加剂量不仅不会让降脂效果更好,反而会显著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的指南,高剂量他汀(比如40-80毫克)适用于特定高危患者,但需要在医生严格监控下使用。

诊疗过程

1. 停止他汀,纠正并发症王医生立即为老杨停用了他汀,同时给予静脉输液、碱化尿液等治疗,帮助排除体内积聚的肌红蛋白,减轻肾脏负担。

2. 监测肾功能每天监测老杨的血肌酐和尿量,观察肾功能的恢复情况。经过一周治疗,老杨的血肌酐逐渐下降,但肾功能依然需要长期观察。

3. 更换降脂药物王医生与老杨商量后,为他改用了一种非他汀类的降脂药物,并计划定期监测血脂和肝肾功能。

他汀安全使用的四个注意事项

为了让老杨以后用药更安心,王医生耐心科普了他汀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1. 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副作用“服用他汀的人,每3-6个月要检测一次肝功能和血肌酐。如果感觉肌肉酸痛、无力,要尽早告知医生。”

王医生提到:“《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定期监测能够将他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30%。”

2. 避免擅自调整剂量“他汀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个人的血脂水平和风险评估来调整,不能随意增减。”

王医生特别强调:“擅自加量不仅增加横纹肌溶解风险,还可能引发肝脏损伤。”

3. 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会增强他汀的副作用,比如某些抗生素、抗真菌药和心血管药物。所以用药时一定要告诉医生您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

研究表明,与他汀合用某些药物时,横纹肌溶解风险会提高约3倍。

4. 生活方式不能忽视“药物再好,也需要健康的生活习惯配合。饮食上尽量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每天坚持适量运动,效果会更好。”

王医生补充:“地中海饮食是一种公认对心血管有益的饮食模式,可以参考。”

三个月后,老杨回到医院复查。他的血脂水平稳定在正常范围,肾功能也有所恢复。更重要的是,老杨对用药变得格外谨慎。

“王医生,我现在每天按时吃药,定期检查身体,感觉踏实多了。还拉着老伴一起调整饮食,现在我们家吃得可健康了!” 老杨高兴地说。

他汀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的“利器”,但它也需要谨慎使用。正确的用药方式不仅能降低心血管风险,还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牢记:用药要遵医嘱,监测不可少,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