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到最后都是咋去世的?医生提醒:这2个并发症很多人不上心

“老张啊,你说这高血压到最后都是咋去世的?”翟伟在小区楼下边拉筋边无意间听到老张的疑惑,脑子里不由得“咯噔”一下。毕竟,年岁渐长,平日血压亦不低,此类事宜需审慎思量一番。

于是,他拉着老张的话头,越问越心慌,回家越想越觉得不踏实,索性直接冲去了医院。

见了心内科的刘医生,他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刘医生,我听人说,高血压患者到最后都是因为并发症去世的,真的假的?我这血压也不算低,不会也……”说到一半,声音都有些发颤。

刘医生见状,赶紧摆了摆手:“别急别急,你看你紧张的样子,心跳都快了不少。咱们有话好好说。”

“高血压本身倒不一定致命,但它确实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而有些人呢,不是说血压高到天上去,而是压根儿不当回事儿,才最后真真给拖垮了!”

翟伟闻之,心头的石头稍落半截,不过依旧满脸疑惑地发问:“究竟是哪些并发症会如此严重呢?我平时也没感觉啊。”

刘医生不紧不慢地接着解释:“这就是问题所在了,高血压啊,就像那慢性的小火,明火看不见,却一直在烧,烧着烧着,很多器官可就受不了了。”

“其实很多高血压患者到最后倒不是什么心梗啊脑梗,先是两个并发症:肾衰竭和心力衰竭,这俩大头。众多人对其漫不经心,直至拖延至实在无计可施时,方才幡然醒悟。”

首先要说的,是高血压患者中“老肾”的艰难处境。人们都说,肾脏是“沉默的器官”,这话可真不是开玩笑的。

肾脏是出了名的不爱“吭声”,等它觉得痛得受不了的时候,往往都到病入膏肓的地步了。

高血压就好比“高压水管”,那些供给肾脏的细小血管年复一年承受着压力,渐渐的血管内壁被高压“摩擦”得越来越粗糙,甚至开始变厚,久而久之,肾脏的功能就慢慢下降。

刘医生强调:“高血压引发的慢性肾病患者逐年增加,甚至有些人到最后,靠透析生活的人不在少数,这可不是吓唬你。”

翟伟听到这儿,深吸一口气,轻轻皱起眉头:“那就是说,肾病一旦上身,后面就要靠透析维持了?”

刘医生点点头,但马上又补充:“也不是每个肾病患者都需要透析,但确实有一部分人因为拖延治疗,肾功能坏到没法自己工作了,才不得不走上透析的路。”

“而且吧,有些人明明血压高,知道自己是‘高压一族’,平时却连个定期检查都不做,完全不知道肾脏的功能已经渐渐跟不上了,等到小便里发现泡泡变多、脸也浮肿了,才惊觉不对劲。”

“刘医生,那肾脏除了透析,还能治好吗?”翟伟关切地问道。

刘医生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些许遗憾:“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这也是为什么高血压患者必须要在平时注意控制血压、注意监测肾功能,不要等到真发现问题了再去亡羊补牢。”

这番话听得翟伟有些沉默,他下意识地抿了抿嘴,显然是在思考。片刻之后,他又抬头问道:“刘医生,那心力衰竭又是怎么回事呢?”

“好,这就说到第二个关键了。”刘医生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水,缓缓说道:“你知道吗?实际上,我们的心脏犹如水泵,一旦血管压力升高,就代表心脏得耗费更多心力,才可推动血液循环。”

“这个过程中,心脏的负担越来越大,不知不觉中,它就会出现一种‘心肌肥厚’的现象,越是用劲儿,肌肉就越厚实。可是别高兴得太早啊,这样的‘肌肉’并不是强劲,而是一种负担。”

刘医生说得入神,眉头轻轻皱起:“当心肌变得越来越厚实,心腔里的空间就变小了,泵出去的血量也越来越少。”

“这时候,心脏可就‘力不从心’了,开始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呼吸急促、全身乏力、水肿等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他继续说道:“不仅如此,心力衰竭这个东西啊,发作起来可是要人命的,所以你可别小瞧这个‘并发症’。”

翟伟听得有些发愣,感觉自己好像刚刚意识到高血压的“恐怖之处”,不由得低声嘟囔道:“我以前还真没想到,这高血压还能引起这么多事儿……”

“唉,这就是很多人的误区啊!”刘医生叹了口气,“现在一些人总觉得自己高血压就跟闹着玩似的,想吃啥吃啥,想做啥做啥,也不注意管理血压。”

“血压上来了,就临时吃几片降压药,根本没有长期控制的意识。”

刘医生看着翟伟认真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补充道:“血压啊,就像是水管里的压力,管道承受不住就会破裂。”

“心脏、肾脏这些器官,就好比‘泵’和‘过滤器’,一旦长期承受高压力,这些重要的‘设备’就会开始出问题。”

“很多人觉得自己没什么症状,便认为高血压不碍事,但实际上,等到症状显现出来,那才是真正的麻烦来了。”

翟伟深吸了一口气,心里暗下决心——他得好好注意自己的血压,绝不能让肾衰竭和心力衰竭来找上门。

关于预防高血压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刁健彬.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22-04-01

校对 庄武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