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续集》里的沙师弟扮演者刘大刚,因病离开了人世,让人不敢相信。
事后更有知情人爆料,这位老戏骨生前把30年攒下来的积蓄,全都捐了出去。
而他自己的丧事,却一切都要求从简,真的太让人敬佩了。

和李连杰一起合作过
一提起刘大刚,很多人想起来的应该都是沙僧的形象,络腮胡子,一身紫色衣服,还挑着扁担。
其实他不是专业的电视剧演员,而是中国京剧院科班出身的戏曲演员,他从事的是京剧里最讲究的花脸行当。
京剧花脸嗓子得好,还得有武功底子,一个亮相一个眼神,那是用几十年的汗水练出来的。

所以说他把沙僧演得那么稳重,那么有劲儿,都是有功底在撑着的。
20世纪90年代他进入了影视圈,1993年台湾拍了个古装剧叫《戏说慈禧》,他就在里面演了个叫郑王的角色。
他当年还跟李连杰合作过,话说回来,他之所以能演沙僧,还多亏了《西游记》的灵魂人物杨洁导演。

原来早在《西施》这部剧里,两人就合作过,所以等续集要找新的沙僧时,杨导灵机一动,立马就想到了他。
他去试妆一出来,杨导立马眼睛一亮,觉得这个角色非他莫属。

一个演员能遇到一个懂他的导演,那真是比中彩票还走运,刘大刚的沙僧能演得那么深入人心,不只是他自己的功力,更是杨导的眼光好。
说到这儿,他还有一个演戏的独门秘籍,他常说台词多,戏份重的角色反而好演,因为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

可沙僧这种台词少得可怜的角色,反而是个大难题,他只能去给自己找戏。
唐僧在那儿念经,白龙马在那儿拴着,他就会默默地去给马找点草喂喂,师父坐着思考,他就会主动去化斋,添水。
虽然可能师父都顾不上喝,但他通过这些不声不响的小动作,一下子就把沙僧这个角色盘活了。

佛珠重量有10斤
他跟《西游记》的缘分不浅,在演完《西游记续集》之后,没过几年他又在《吴承恩与西游记》里,再次披上袈裟,挑起行囊,跟老搭档聚齐了。
最让人瞠目结舌的,他说拍戏时真是承受了很多重量,拒绝任何弄虚作假,偷懒耍滑。

沙僧脖上那串大佛珠不是道具,而是足足有10斤重,小心砸到脚都能让人疼得跳起来。
剧组为了照顾他,也给他准备了轻便的泡沫珠子备用,结果他硬是死活不用,宁愿自己受罪。
他担心要是拍的时候,风一吹把泡沫的珠子飘起来了,那一眼就看出来了,沙僧的形象也毁了。

他就是这么个较真儿的人,宁愿自己脖子被勒得生疼,也要还原角色的形象,现在哪个年轻演员敢这么折腾自己。
不只是佛珠,他肩上那个担子也不是空的,为了把担子演得有分量,有感觉,每次拍摄时,都得往里面放砖头。
大热天穿着厚厚的戏服,在崎岖的山路上,挑着一根前后各坠了5块砖的担子,脖子上再挂10斤重的佛珠,走起来得多费劲儿。

但他却说,自己受点罪不要紧,只要观众看着是真实的,看完后很喜欢,他就觉得高兴。
后来在拍《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时候,他都62岁了,正好赶上大夏天,拍打戏一打就是八个小时。

简直不是人干的活儿,年轻人都喊苦喊累,可他就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很少用替身。
他就把京剧里那些挑担走路的步法,身段,都融到沙僧的表演里,把沙僧演得更憨厚,更真实,这就是老一辈演员的戏骨精神。
当然在剧组里也不是只有吃苦,他们师兄弟的情谊深着呢。
拍《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时候,他们师徒四人时隔多年再次聚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温馨。

五个月里大家吃住都在一块儿,叙叙旧,开开玩笑,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他还爆料说,他们几个里面猴哥最幽默,总是带头开玩笑,他和二师兄也爱跟着一起瞎闹。
戏里是师徒是师兄弟,戏外是真兄弟,这样的感情真的很难得。

30年积蓄全捐了
作为一位老艺术家,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艺术和事业,前几天他离开了这个世界,几个师兄弟知道这件事之后,都发文悼念他了。
饰演唐僧的迟重瑞说,上次见他还是去年,师徒四人聚在一起给大家表演了一首歌,当时他看起来身体还挺好。

马德华也很悲痛,他当时打电话没人接,等知道消息的时候,遗体已经火化下葬了。
他走了还想瞒着大家,说是身后事按照遗嘱,一切从简,他不只是走得很低调,生前他还有一个超级大秘密,很少有人知道。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身体已经垮得不行了,瘦了好几圈。
可就算是这样,还不忘操办大刚之家,这是他用30年攒下的全部积蓄,亲手办的一件大事儿。
他掏钱盖了五所专门给留守儿童的希望之家,他做这事儿没有向任何媒体宣传,没有召开任何新闻发布会,更没有请什么公关公司来炒作。
直到他走了,这个秘密才被身边的亲戚朋友们说了出来。

他把一辈子攒下来的血汗钱,都投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让他们有学上,有个温暖的家。
他的一生,就像他演的沙僧一样,虽然不爱出风头,但永远是最可靠的那个,永远在关键时刻付出一切。
愿他能一路走好,天堂里没有病痛,只有安宁。

结语
刘大刚这一辈子,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人不可貌相。
他表面上憨厚老实,骨子里却是真英雄,他走得那么安静,连师兄弟们都是后来才知道的。
不过最让人感动的,还是他这些年来做的善举,虽然他走了,但他留下的这份精神和温暖,比任何东西都更值钱。
校对 廖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