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区加装电梯 官司一轮接一轮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本文转自:重庆法治报

老小区加装电梯 官司一轮接一轮

大足区法院“党建+”赋能调解,化解安居与停车“两难”

  “杨法官,谢谢你们,现在大家用电梯不再躲躲闪闪了!”秋风送爽,吹散了居民们心头积压多年的阴霾。望着曾经引发激烈争执的电梯如今平稳运行,邻里间重现往日和睦,大足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杨灿的心里,如秋日天空一般,明朗而踏实。

  一部电梯  两难处境

  事情要从3年前说起。

  位于璧山区的佳苑小区,是一个建成近二十年的老小区。2022年3月,在多数业主的期盼下,加装电梯工程正式启动。谁承想,这件众人眼中的“好事”,却在一开始就卡了壳。“电梯井对着我车库出口,以后车怎么进出?光顾楼上方便,底下就不管了吗?”一楼车库业主张某多次对加装电梯提出异议。然而,经相关行政部门审查后,认为施工方案符合相关规定且不影响车库正常使用,依法作出了加装电梯行政许可,但张某心里的疙瘩始终未解开。

  2023年9月,在电梯施工期间,张某坚持认为加装电梯将对其车辆出行造成实质性妨碍,且安装电梯占用区域属于业主共有,程序上未充分征求其意见,他一气之下,将审批部门起诉至璧山区法院。该案历经一审、二审,其间加装电梯已施工完毕。最终,市一中法院最终判决行政审批部门作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行为违法。2025年5月,张某提起行政赔偿诉讼,要求行政机关赔偿损失1.7万元。官司一轮接一轮,邻里关系一寸寸降至冰点。相关部门多次组织调解,均告无果。一栋楼的邻居,因为一部电梯,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党建聚力  破冰前行

  案件进入行政赔偿诉讼阶段后,因张某申请异地管辖,上级法院指定由大足区法院审理,大足区法院高度重视,迅速组建合议庭审理案件。

  “如果一纸判决真能解决问题,张某也不会一诉再诉。”杨灿翻动着厚厚的卷宗,陷入沉思,单纯就案办案,或许能作出判决,但依旧会陷入案生案的循环往复。

  恰在此时,一抹“红色”转机悄然浮现……

  2025年,针对行政纠纷日益增多且呈现跨地域、案件类型交叉、解纷需求多元等特点,大足区法院行政审判庭(综合审判庭)依托“时刻先锋·明镜兰心”党建品牌,整合各方在党建、调解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以党建为引领,赋能构建多元解纷链条。

  大足区法院行政审判庭(综合审判庭)庭长蒋爱廷告诉记者,为了定分止争,行政审判庭(综合审判庭)党支部牵头,联合案件所在地法院行政审判庭党支部、属地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共同组建“法院+党政+社区”专项调解组,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用心调解  解开心结

  调解组的第一次上门,并不顺利。

  “我不是非要那点补偿,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张某情绪激动地说道。

  “我们不是没谈过补偿,可他开口就要这么多,这哪是诚心解决问题的态度?”楼上业主也满腹委屈。

  几轮沟通下来,调解组敏锐地发现:张某真正在意的并不完全是经济补偿,而是渴望被尊重和认可;楼上业主则因接连不断的诉讼心灰意冷。摸清这根“心底刺”后,调解组意识到,修复邻里关系才是破局关键。

  找准了方向,调解组开始分头行动。社区党委书记黄帆带着工作人员,多次上门与张某拉家常、听诉求;杨灿、蒋爱廷则站在法律与情理之间,耐心释法明理;街道工作人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经调解组多番劝解,其他业主的态度终于软化,张某也表示愿意放下成见解决问题。

  最后一次协调会,气氛不再剑拔弩张。张某、业主代表、行政审批部门负责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法官等围坐一堂。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张某谅解并撤回起诉;行政审批部门与其他业主共同补偿其6000元;相关部门承诺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加强小区后续管理。至此,持续3年的电梯加装纠纷,终于尘埃落定。通讯员 刘卓颍 黄丽妃

  记者 舒楚寒


(财经责编:拓荒牛 )